生活在闵行的3.3万残疾人,已然从容于胸。因为,这里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已经告别温饱,迈向小康;这里的残疾人工作正大步突破,昂首向前;这里的扶残助残社会氛围共建和谐,水乳交融!
在这个有温度的地方,城市与心灵被温暖着;在这个有温度的地方,残疾人用拼搏成就爱与梦想!
一切围绕残疾人的全面发展,让闵行残疾人更有获得感
——闵行敢为人先多项并举,构筑一条残疾人小康圆梦高速路
生活由不得选择,幸福却可以自己创造。
残疾人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健全人,他们盼望着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他们应当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在大调研活动中,闵行残疾人最关注的三个问题是提高就业质量、重度残疾人机构养护和孤独症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援助。近年来,闵行区残疾人事业从这三大领域破题,紧密围绕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敢为人先,创新多项举措,扎紧一张托底保障网,构筑一条残疾人小康圆梦高速路。
敢为人先 政策支撑提升就业层次
肢体残疾人翁斌曾是吴泾镇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5个月前,他走进闵行区人社局的大门,成为2018年闵行区首次面向残疾人定向招录的7名政府雇员之一,在更广阔天地中服务社会。
翁斌们的圆梦,是闵行区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推进、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在他们的激励下,2019年1月,闵行区报考机关和事业单位定向招录岗位的残疾人多达28名,居全市各区之首。
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让他们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获得自豪与光荣,这是闵行区长倪耀明对残疾人工作多次提出的要求。为此,历经区残联、区人保局、区民政局等部门的两年酝酿,今年1月,闵行区在全市16个区中率先出台《闵行区关于进一步促进残疾劳动者就业的实施意见》。它改变了残疾人就业工作主要靠残联“单打独斗”的局面,犹如给残疾人就业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今后若干年闵行区加快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的坚实政策支撑。
《实施意见》要求,闵行机关事业单位每年至少拿出共计5个岗位,政府雇员、社工等均按照招录总人数的1.5%,定向招录残疾人。到2020年底,闵行还将招录84名残疾人社区工作者,这一数字在全市具有相当的超前性,闵行区在推进残疾人提升就业层次上的巨大魄力可见一斑。
练好内功 接轨高质量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闵行残疾人工作者常自信地说:“闵行机制好、企业多,在我们这儿,只要不挑不拣,残疾人想找个就业岗位基本都没问题!”有了基本托底,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思考着一个新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闵行给出的答案是:“练好内功!”
迄今,已有117名闵行残疾人在开放大学获得大专和本科学历,掌握了学以致用的本领。灵活性更强的就业培训、专场招聘、技能竞赛、扶残涉农经济组织帮扶等举措,更是广大残疾人梦想腾飞的助推剂。
犹记得,2018年全国助残日及上海助残周期间,闵行区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就业培训成果展示、就业培训基地展示等多项特色项目展示活动隆重举行。启动仪式上,闵行区委常委、副区长曹扶生动情地说,闵行区已基本实现残疾人充分、稳定就业的目标,要继续紧扣“弱有所扶”这一主题,聚焦残疾人就业这一民生根本,努力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升就业质量也离不开一批爱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例如,“国家级残疾人就业见习基地”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已吸纳60余名残疾人就业。助残日活动中,不少残疾人发自肺腑地感谢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了这么多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他们的感言印证了闵行区残疾人工作者的自信,更让人们看见,这一非凡成就的背后凝聚着一张张残疾人的幸福笑脸,浓缩着一个个残疾人工作者忙碌的身影。
全盘筹划 一切围绕残疾人全面发展
在推进精准就业服务中,闵行残联着重推广适合不同残疾人特点的文化创意培训,推出“四个一”的创新举措,即:“搭建一个平台,出版一套教材,推出一批作品,制定一套目录”,以构建区残疾人文化创意就业培训基地为平台,结合地区非遗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残疾人手工艺作品品牌。
这一举措,既使手狮舞、剪纸等充满文化内涵和闵行非遗特色的传统“一镇一品”项目焕发新颜,也使适合自闭症儿童的3D油画等项目落地发芽。同时,通过竹雕、皮雕、葫芦制作等一大批残疾人居家就业项目的推广,使闵行残疾人居家就业服务体系得到有机延伸和补充,一大批特色项目百花齐放,为闵行残疾人积极参与到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这“四大品牌”建设创造条件。
针对群众关心的重度残疾人托养和特殊人群援助问题,闵行区也有全盘筹划。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指导下,国内首个由区政府印发的《闵行区孤独症群体援助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让大家看到了这一特殊困难群体未来的更多曙光。
一座面向60岁以下重度残疾人特别是肢体和智力重度残疾人的托养机构正在研究筹划,这意味着——60岁以下重度残疾人托养工作这一空白将被填补。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在闵行区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闵行区委书记朱芝松指出,残疾人工作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安康、闵行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过去五年是闵行区惠残政策出台最多、发展资金投入最大的五年,也是残疾人受益面最广、获得感最强的五年。这一“黄金五年”得益于全体闵行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不懈奋斗,更得益于闵行区“全局一盘棋”的工作机制。
2016年起,借群团改革东风,闵行区开创性地延伸了残工委的工作“触角”,还将阳光家园等建设融入社区邻里中心,使得残疾人事业得以融全区之力。在3月下旬即将召开的中残联基层组织建设会议上,闵行区的这一工作经验将在全国进行交流。
“闵行经验”成就闵行事业,闵行温度温暖闵行残疾人。近年来,闵行残疾人昂首阔步,前进在奔向更高质量小康的道路上。未来可期,在这座有温度的城市里,闵行残疾人被温暖着,也温暖着城市。
百舸争流正当时 意气风发在路上
闵行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砥砺奋进展风采
“第一名!第一名!上海首金!太棒了!”在2016年巴西里约残奥运会的铁饼赛场上,残奥运会三朝元老张亮敏不负众望,夺得上海首金。消息传回闵行,家乡父老无不为之振奋。张亮敏迄今已在残奥运会上获得两金一铜的好成绩,是优秀闵行儿女的杰出代表。在闵行,像她这样奋勇争先的残疾人还有许许多多。在全体闵行残疾人工作者的鼎力支持下,他们的汗水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润泽着城市的底蕴,书写着大写的人生。
2014年,闵行走出了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莫晓东。在2016年里约残奥运会上,闵行籍运动员为祖国争得一金一银,并获得一个第五名和一个第八名。2018年,张亮敏和梅陇镇社工孙娇获评上海市自强模范。
闵行残疾人自强拼搏,残疾人工作者砥砺奋进。2018年,闵行区残联副调研员郑健和虹桥镇残联副理事长蒋韵芸获评上海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无障碍电影志愿者王世杰荣获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称号;七宝镇阳光之家负责人张晓霞获评上海市优秀残疾人工作者;古美路街道阳光心园获得上海市残疾人之家荣誉;浦江镇、颛桥镇和莘庄镇残联获评上海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闵行残疾人工作者的作风和作为有目共睹,2019年,区残疾人劳动服务所副所长乔佩妍又从全区各系统的公开评比中脱颖而出,当选闵行区“担当作为好干部”……好消息接二连三,彰显闵行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
闵行的扶残助残氛围也为残疾人平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创造了良好环境。2018年,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获评上海市残疾人之家,闵行饭店志愿服务团队荣获上海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
正是因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们以一股枕戈待旦、只争朝夕的劲头,投入到全面建设更好水平小康社会的洪流中,他们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大家。有爱,有梦,就有快乐,闵行残疾人是一群积极向上的残疾人;有理想,有信念,就有担当,闵行残疾人工作者是一群奋发有为的人民公仆!
李黛等闵行残疾人在盲剪、香囊制作等“一镇一品”特色项目中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