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
电子阅读更方便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去年被评为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馆,少儿馆新馆也已于去年末动工建设。“除了硬件上不断提高,去年我们在文化配送上,首次结合网络的方式,向全市的少年儿童推广图书。”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卢秋勤介绍说,去年,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向全市所有16个区5129个居村派送了85000张少儿电子阅读卡,“这张卡在网上也是可以买到的,一百多元一张,我们都是免费送给孩子们看,用这张卡可以在线上看到5000多本最新的图书。”
“从去年的效果来看,我们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也让小朋友爱上了这样的读书方式,也看到了更多的书。我们收到很多反馈,希望我们还能再多给孩子们提供一点阅读卡。”卢秋勤表示这项工作今年还将继续,不仅在上海推广,还计划辐射长三角,推广到全国。
区级
委托管理出新招
黄浦区文化馆今天获得了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立功竞赛标兵集体称号。回顾去年,馆长孔晓敏说,“我们只有4名工作人员,一直以来人手不足,在以往文化配送工作中,很多细节往往会有些疏漏。去年,我们采用了委托管理的方式,通过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
戏曲是黄浦区公共文化一大特色,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品牌活动《星期戏曲广播会》也在去年落户白玉兰剧场。还有像是《粉墨“戏”淮海》这样的活动,邀请了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国静、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文化志愿者李明洋与淮海白领、居民一起为社区居民献上精彩的戏曲演出。表演越剧折子戏和戏曲韵律操的,是来自淮海中路辖区力宝广场、金钟广场、K11等楼宇的白领们,他们中不乏高学历的80后、90后,被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所吸引,因戏曲而相聚。
社区
自娱自乐人气旺
在社区文化中心里,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可谓是明星级的,今天也被评为社区文化中心示范中心。自2010年3月长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外开放以来,陆续成立了沪剧班、越剧班等群众戏曲团队,还结合观众的兴趣爱好精心编排了不少折子戏。每周举办唱、做、形体等专业的戏曲辅导培训,每周末都为戏迷们带来“百姓艺苑”戏曲专场演出,并积极推送优秀作品参加“市民文化节”戏曲大赛、“乡音和曲·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沪语大会等活动,吸引辖区众多沪剧迷们前来观看。
居村
身边“民星”暖民心
青浦区赵巷镇佳福东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不到两年,也在今天获得了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立功竞赛标兵集体称号,这背后自然付出了很多的汗水。
这个社区居民人数约5000人,其中出租户占70%,自住的动迁居民人口结构以中老年人为主,分别来自静安、普陀、虹口、长宁等8个区域的动迁居民。居委会发现美食是大家共同的话题,于是就推出“美食课堂”、“新青浦人DIY学做本土美食”等各类活动,拉进了居民之间的距离。
此外,居委还善于挖掘了居民中的“民星”,找到书画“民星”,就让他们为居民义务辅导书画,并打造了“福·缘”书画艺术工作室;社区里的严慰宽是青浦区文广局国标舞协会的副秘书长,他常会主动带领他的团队参加社区活动,用他的话来说,“社区这样重视我们,那我应该要有所担当,共建我们佳福东社区的‘文化圈’。”
本报记者 吴翔
2018公共文化配送数据
总受众人次1463.2658万
配送文艺演出16362场
文化讲座12432场
艺术教育活动9941场
文艺指导88089课时
电影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16052场
配送图书241603册
东方信息苑服务总人次224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