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新民健康/互动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阴雨不断 湿气偏胜
不妨按摩身体“排湿口”祛湿气
  大约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回暖天开始了,只有一个“湿”字可以形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中医内科任建素副主任医师表示,这个时节,很多人都会感觉风湿痛、肌肉关节痛、腰颈椎不舒服、疲倦乏力、胸闷气短、头晕脑胀,长湿疹、皮炎,这都是被湿气缠留的表现。

  中医理论认为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因居住潮湿、阴雨不断,人久处之,则邪从外侵,伤及肌表经络,发病可见恶寒发热、头胀身痛,肢节酸疼,或面目浮肿。内湿多因嗜食生冷、饮酒过度、油腻之品,伤及脏腑,则湿从内生,可见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等。一般认为外湿可以内传脏腑,内湿亦可外溢肌肤,故外湿、内湿常相兼并见。任建素指出,近期上海在严寒之际,阴雨不断,外湿会加重人体内的湿气,使人体感不适,诱发多种疾病如鼻炎、咽炎、头晕、胸闷、关节疼痛等。

  那么怎么祛湿呢?任主任建议,湿气重的人群可以按一些身体的穴位以达到祛湿的目的。如足三里、解溪、胃俞、内关等穴位,每人每天可按摩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这样能够起到改善胃脘不适、疲乏症状,缓解压力,使人精神焕发的作用。对于力度,任建素表示,按摩时应以有酸胀感为宜,若有痛感,揉到痛减为佳。除按摩穴位,亦可以通过泡脚、艾灸、拔火罐等其它中医适宜技术来祛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艾灸、拔火罐时应注意防风、避免烫伤。

  饮食上,湿气重的人应避免食用生冷凉性的食物。任主任介绍,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对于湿气重的人不宜食用。另酒为阴柔之品,可助湿邪,要忌酒。甘甜、油腻之品过度,易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从内生,更不利于健康。祛湿则可以选择用薏苡仁(薏米)煮水。然而,因薏米药性偏微寒,对于体质偏寒的人群,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如桂圆、大枣、生姜片。如果属偏热者可以和百合、莲子同煮饮用,能清心火、安心神,改善睡眠。此外,赤小豆、芡实、茯苓、山药、荷叶等中药煮水做茶饮均可祛湿,效果良好。

  本版块活动为公益活动,不向参加者推荐医疗服务或者其他商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旅游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9
上海阴雨不断 湿气偏胜 不妨按摩身体“排湿口”祛湿气
半口、全口缺牙 如何实现当天种好牙? 找准口腔机构和专家是关键
耄耋老人突发“血栓”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互动A31上海阴雨不断 湿气偏胜
不妨按摩身体“排湿口”祛湿气
2019-03-12 2 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