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极科学考察队今凯旋
郜阳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郜阳)“雪龙”号凯旋了!先后4次穿越西风带,历经131天的海上漂泊,航行逾30800余海里,在自然资源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下,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经受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服“雪龙”号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于今天上午回到上海浦东的家。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长城站开展了生态环境监测、冰川监测及常规气象观测等项目,采集土壤、水体、动植物标本、岩石、气溶胶等科学样品近200千克。在中山站,科考队与国际同步开展“极地预报年”南极特别观测期探空观测,释放探空气球55个,数据实现全球实时共享。考察队员们利用红外相机等手段监测南极鸟类的活动,记录鸟类3目4科7种525巢;并开展陨石与宇宙尘收集,获取湖底沉积物42件及融雪残余物。

  寻找最古老冰芯的钻探位置和获取更长时间序列的冰芯气候环境记录,是南极科学的重要前沿领域。“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在考察期间成功完成东南极冰盖冰脊B地区探测,发现冰盖深部完好保存超100万年的连续冰层结构,冰脊B地区最有可能成为获取150万年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的新区域。依托“雪鹰601”固定翼航空平台,考察队首次成功完成空投海洋温盐深仪的试验,为南大洋冰区海洋观测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

  科考队在泰山站新建了我国在南极的首个雪下工程。新建雪下工程初步建成了极端气候环境下南极内陆风能-太阳能组成的新能源系统,取得光伏电池、风力机组、低温部件、特种材料的关键技术突破,对新能源在我国南极考察站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科考队完成了中山站冰盖机场雪面跑道的建设,并已投入试运行,满足“雪鹰601”平稳起降要求;成功获取中山站附近蓝冰区航空遥感和现场勘查数据,为我国未来在南极建设满足大飞机起降条件的洲际航空机场奠定了重要基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5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旅游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9
更多救命救急好药将纳入医保
今年公布社区健康服务项目清单
南极科学考察队今凯旋
千年银杏 樱花海棠 总有一棵侬喜欢
少开会 开短会 开管用的会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南极科学考察队今凯旋 2019-03-12 2 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