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空间趋零化
川沙新镇界龙村原来的村委会是一幢500平方米的两层独栋小楼。如今,村两委班子所有同志,已经全部搬迁到界龙大道上一间门面房。这里原本是村里出租给民宿公司的接待办公室,现在改造成为新的“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
服务站分为事项受理、自助服务、休息等候三个区域,村两委干部都集中在80平方米不到的事项受理区域接待服务村民,没有任何独立的办公区域,工作面积仅有原来的19%。所有同志下楼办公、开门办公,老百姓进门,想找谁就可以找到谁。与此同时,原来那幢500平方米的办公楼,将建设成为家庭医生诊所。
最大程度腾出村干部的办公室,让位村民活动和服务,这都源于浦东“家门口”服务“办公空间趋零化、服务空间最大化”的要求。
服务空间最大化
“我的医疗就诊册用完了,可以帮我办一本新的吗?”张老伯来到书院镇塘北村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首问接待”的全岗通社工详细解答了张老伯的问题,并指引他到窗口办理。张老伯一会就办好了,“很方便,抬脚几步路就走到,再也不用跑到镇里去。”
张老伯享受这些便利服务的背后,其实是各方力量的支持和支撑。浦东新区民政局介绍,全区统一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建设标准,提供自助办理、当场办结,代为办理、现场预审、帮助办理五种服务,199个服务事项可全覆盖帮办完成,33个事项可通过“一网通办”自助办理,29个事项可当场办结。
张江镇环东中心村卫生室配备了全科医生、中医科医生等共计7名,康复室增置了10种专业器材,药品种类由原来的180种增加到305种,并在候诊大厅LED显示屏滚动显示。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发布区级标准《家门口服务规范》基础上,浦东又形成了村“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工作方案、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四站一室”(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卫生室)建设标准等一系列工作方案,把服务送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