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早在去年的U23亚洲杯期间,门兴方面便开始安排专人考察段文厚,其帮助越南队杀入决赛的抢眼表现,已经赢得了德甲老牌劲旅的认可。在今年年初的亚洲杯上,这个19岁的后卫已经稳稳占据越南队的主力位置,面对亚洲对手时超出年龄的沉着和稳定的发挥,最终成了他登陆欧洲赛场的“敲门砖”。
其实近20年来越南球员“留洋”地点的演变,也可以被视为是其足球水平发展进步的缩影。本世纪初,由于国内联赛并不正规,球员实力也相对有限,大部分越南球员还只能在泰国和新加坡等水平较低的东南亚联赛踢球。而当时的越南国家队在国足面前,只能扮演“送分童子”的角色。
2001年,当甲A重庆力帆队宣布引进越南国脚黎玄德时,一向深得人心的俱乐部董事长尹明善甚至被不少激进的球迷痛骂“为了企业广告效应不顾球队生死”,时任球队主帅的李章洙在看了一堂训练课后也婉转地表示“他技术还不错,但对抗差了点,还需要提高”。最终,黎玄德只为重庆队出战4场便草草回国,这笔充满质疑的转会,没能迎来圆满的结局。
但也正是从黎玄德的留洋失败后,越南足球开始改变。他们牺牲了眼前的成绩,开始发展青训,与阿森纳合作,建立足球学校,将优秀的孩子送到国外训练……十多年后,越南队已经寻找到了适合自身条件的战术风格和发展模式,各级国家队的出色战绩也让越南球员的留洋之路变得更加广阔。2016年至今,梁春长和阮公凤相继被韩国联赛的球队相中,后者更成为了仁川联队中主要轮换球员,加上此次被门兴相中的段文厚,越南球员们的“触角”越伸越远的背后,其实是青训体系建设的成功。
对于近期屡战屡败,陷入低谷的中国足球而言,身边对手的不断进步其实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现在,更指引着未来。中国足球的从业者们不能忘记:青训,才是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报记者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