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加油手环”
郁晶陶
  郁晶陶

  南京建邺区的环卫工人最近陆续配发了一款智能手环,除了时间、天气等基本功能之外,这款手环还具有定位功能,不仅能让公司清楚掌握环卫工人的所在位置,一旦环卫工在原地不动超过20分钟,手环还会自动发出语音:“短暂的休息之后,继续努力工作吧,加油!”

  这样的管理方式,引起相当大的争议。目前,手环的20分钟提醒功能已取消。尽管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表示,配发手环不是监视环卫工,只是一种管理手段,但这种所谓的“管理手段”,不是监视又是什么呢?根据媒体调查,还有比“加油手环”更厉害的技术管理手段:记者发现,南京雨花台区的一名环卫工人,胸前两个口袋各被抠出一个小洞,给手机摄像头监控用;其所在单位给所有环卫工都配发了一部手机,不仅能定位,还能实时监控环卫工的工作情况。

  高科技手段被用于严密监控环卫工人的工作情况,让人很不是滋味。设身处地想一下,谁都不希望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被公司盯着。假如坐办公室的白领,超过20分钟不敲键盘、不动鼠标,就要被提示赶紧努力工作,恐怕谁的心情都好不了。任何公司都有管理制度,只要合法合理,员工应当遵守,但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的落实手段也应体现同理心,毕竟员工是活生生的人,期待得到尊重和信任。管理者滥用技术手段,不仅是对人的不尊重,还会引发消极情绪,未必能取得预期的工作效率。有的环卫工人的观点很有道理:道路干净与否靠的是环卫工的责任心,就算24小时戴着手环,干活敷衍马马虎虎也不行。检验环卫工人工作效果的,应是道路的清洁情况。

  “加油手环”之所以引起这么多质疑,还有一个原因是,环卫工人待遇不高、工作辛苦,如今竟然还要受到“全方位监控”,实在让人感到不平。有评论就认为,想要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最好的办法是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使用更先进的辅助器械。与其投入在“监控”手段上,不如多一些正向激励。技术手段再发达,也不能忽略对人性的关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目击/上海之魅
   第A13版:目击/上海之魅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设置新专业,高校准备好了吗?
“加油手环”
“摩天轮”立体车库
垃圾装进袋 “外卖”上门收
垃圾分错类 别想出大门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加油手环” 2019-04-05 2 2019年04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