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唠叨
徐梦嘉
图一 我(甲文)
图二 戉(甲文)
图三 “我”(勾云佩)
  徐梦嘉 文/图

  “我”的唠叨,唠叨“我”字从哪里来?

  殷商甲文“我”(图一)历来识作刃口是长齿的兵器,如戉(钺,图二,甲文)的变身,青铜(铁)制成。古代兵器戉多用于仪仗,显然长齿“我”是杀伤力强的战器。可以想象勇者手持这独特的“我”,面对猎物或敌方时首先气势上就不输阵。金文大致承续甲文形,到了战国时代,“我”字作为兵器称谓比较少用了,但勇者精神是人们向往的,于是兵器“我”的形音转换到持者上了。秦简中已经有用作第一人称的我,汉以降代词我被普遍使用,而知道“我”之初义者则不多了。至今林林总总的商代青铜斧钺出土不少,但是有长齿的战器“我”还没发现,那么“我”又是什么呢……

  上世纪20年代初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地区发现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玉器,定名为红山文化。有观点认为红山玉器就是先祖将自然界里的形象与现象复制概括而成人类信息沟通的象形符号,是中国象形文字的原始码。甲文出现在商代,“而商王族系就是红山文化的后裔”。1942年红山古玉中最具神秘色彩的重器勾云形玉佩在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村出土。此后陆续出土发现,高等级勾云佩都竖起来放在中心大墓显示王权位置。勾云佩有各种奇异的图腾式形状,色彩相当丰富,内蕴极为玄奥,“基本形”玉佩以若隐若现的瓦沟纹磨琢出一勾卷云状。先人羡慕猛兽锋利牙齿,这样勾云佩往往有齿形。近些年部分学者认为勾云形佩就是甲文“我”的原形,甲文“我”字其实是有齿的勾云玉佩形状。神秘多变的勾云佩似乎有一个“基本款”,笔者经过梳理用单线描绘下来(图三),与甲文“我”均有齿形。不同形制勾云佩是部落首领间相互交流象征身份的名片,是部落首领与巫师祈天求雨盼五谷丰登四季太平时候代表自己的法器,先民认为“祥云”造型的玉佩和天神沟通容易得到赐福。

  夏商王朝一统天下后改制,红山文化玉器消失。勾云佩形则蜕变成刻在甲骨上的“我”字。

  扑朔迷离,言人人殊(还有一些非主流说法)。小文不判断“我”的甲文属于举起勾云佩的神圣“我”抑或挥动长齿戉的威猛“我”。笔者研究判断是:“我”组合的字,“我”非历来学界共识的仅作声部,其营造的氛围和产生令人咏叹等义,在“我之字”中有所反映。1.哦,口我共组吟咏;2.饿,断食了在嗟叹;3.娥,赞叹女子美丽;4.峨,惊叹山的高耸;5.俄,人在兴叹光阴易逝,俄顷也;6.蛾,本义感叹飞蛾的献身精神;7.涐,涐水(大渡河)磅礴,有“我”之气势;8.硪,石铁制的打夯打桩工具,要像操作“我”那样发力;9.鹅,家禽里的大哥大,啼叫“我”之音,状态“我”之范。

  无论是红山勾云玉佩还是殷商长齿铜戉,笔者由衷地感慨和“唠叨”:祖先创造了神奇“我”字,因而中华儿女每一位成员自称字我,都被赋予“我”的异彩缤纷,“我”的刚柔并济,“我”的追求福运,“我”的品位格局,“我”的情怀气概,“我”的智慧能量,“我”的和谐通达。我们荣幸地使用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优于任何字母文字的汉字“我”,无比自豪所向披靡地从远古走来。今天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更要切切实实地展现“我”的内涵,体现“我”的价值,“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专版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阳光天地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旅游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0
为感受一点温度和情怀
三访特斯拉
“我”的唠叨
菜花深处是吾乡
弄堂口的皮匠摊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我”的唠叨 2019-04-09 2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