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镇依托“互联网+服务”,主动整合资源,积极探索智能化养老,构建“1+3+X”“家门口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向精细化和高质量转变,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满意感。
老年人每天都来“打卡”
一到饭点,长征镇新城片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里的社区食堂里总是人头攒动,不少老年人每天都来这边“打卡”。
一位就餐的老伯告诉记者,“我和老伴腿脚不好,原先在家吃午饭,又要买又要烧,有时候觉得麻烦我们就凑合着吃点面包,现在有了食堂,从家里出发,走几分钟就能到食堂,省心又省力,真是太方便、实惠了。”社区食堂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收取8元、10元、12元不等的餐费,提供品种丰富的套餐,加之共建单位区市场监管局的监督,市民可以享受既可口又卫生的饭菜。
其实,这仅是新城片区提供的众多为老服务中的一项。目前,全镇已建立了“镇级医养结合综合为老服务平台,片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服务站),社区为老睦邻点”的纵向服务架构,以及“镇老龄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专业社会力量”的横向资源网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智慧养老体系。
智能化助力“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一直是长征镇养老服务的重点之一,在新城片区的社区卫生站内,几位居民正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使用一台健康一体机。一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台机器是健康云服务平台的功能载体,可检测血压、血糖、心电等十余项内容,还链接了健康云数据管理平台,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只要下载健康云APP进行实名登记,居民便可以通过线上签约家庭医生、查阅健康记录、用药清单,并预约三级医院挂号等。”
日前,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与8家养老及托老机构,进行了新一轮的医养结合签约,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为老服务能力。
多渠道用好“智慧大脑”
长征镇搭建的智慧养老服务综合管理的平台,就像是一个“智慧大脑”,汇集了诸如健康云平台、“长征医养”“智联普陀”平台、养老云系统、爱照护养老服务等各方的数据,可分析出社区老人的各项养老需求,还可对社区为老服务中的问题统一监督、管理。
在“智联普陀”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长征镇布设了1.3万个探头和各类传感器,重点加强对独居老人的关注,专门安装了居家防护4件套——烟雾传感器、门磁感应、红外体症探测、燃气报警器,实时监控社区动态。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这些设施第一时间向网格中心发送警示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在电子三维地图中进行标注,及时回应居民的需求,给予帮助。
通过内优管理机制,外联社会力量,融合智联技术,长征镇已初步形成了由一个平台、三级网络、若干社会力量组成“1+3+X”的社区“家门口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