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万花纷谢时,牡丹登场。古人云“谷雨三朝看牡丹”,这也意味着,一到谷雨前后,世人又可赴一场“国色天香”之约。
牡丹之美,在于其润泽鲜艳的花色、圆润丰满的花态和气势磅礴的怒放。在上海,可以欣赏牡丹的地方也有很多,光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给出的牡丹推荐观赏点,就有上海植物园、古猗园、漕溪公园、长风公园、中山公园、秋霞圃、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大观园、曲水园、天山公园、醉白池等11座公园。
虽然公园遍植牡丹,但各有各的特色。有的以品种奇、数量多取胜,比如古猗园内的牡丹花友会,汇集百余个品种、九大色系。尤其令人惊喜的是,今年新增“垂头蓝”,红粉中带有荧蓝色晕,补充了园内蓝色系牡丹的空缺。从花型来看,单瓣型、菊花型、荷花型、绣球型、蔷薇型、金蕊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台阁型等十大花型都可在园内找到。此外,国内少见的日本名品岛锦、花王、初乌、芳纪、日月锦、群芳殿等,欧美精品金阁、海黄等,带着与众不同的“混血儿”气质,与中国牡丹斗芳菲。
有的则以“古”取胜。漕溪公园是沪上唯一一座拥有8株“百年牡丹”的公园,包括凤丹白、紫二乔和西施3个品种,此外园中还有从安徽宁国、山东菏泽等地引进的60余种、600余株牡丹。龙华寺牡丹园则植有清咸丰年间移栽的近200岁牡丹,与沪上八景之一的龙华晚钟并称“龙华双绝”。
而在奉贤南桥镇吴塘村,更是有一棵490岁的“江南第一牡丹”,品种为粉妆楼,植于明万历年间。据地方志记载,古牡丹由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赠予友人金学文,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人文景点,在金家后人的精心养护下,年年花开花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