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全力以赴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28日举行。
发挥教育、医疗资源优势,强化组团式服务;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劳务等扶贫协作;发挥上海大市场、大流通优势,加强产销对接,引导更多的对口地区农特产品通过上海平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上海正拿出不一般的拼劲,帮助对口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上海阿爸”和他的日喀则藏族孩子
2017、2018年连续两年,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的高考上线率达到100%,本科率高达90%以上,中考成绩名列西藏自治区第一,小学毕业班有近20%学生考入内地西藏班,其中4位学生还是来自福利院的孩子。近年来,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响,就连拉萨的群众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日喀则来读书。日喀则教育质量的大幅提高和上海“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分不开。近日,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傅欣向记者讲述了援藏3年的故事。
2016年8月,上海组织实施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时任上海师大附中副校长的傅欣带领40位上海教师奔赴日喀则市,开展为期3年的教育援藏工作。傅欣担任日喀则市教育局副局长、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
日喀则市海拔3800多米。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是12年一贯制,3个学段的学生同处一所校园,这样的模式很少见。傅欣和同事们还面临着高原缺氧、上海教材与全国教材不同、当地教师员工角色顾虑、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淡薄等种种挑战。
刚到日喀则不久,傅欣遭遇了一次很尴尬的事。那天,他推开男厕所的门时,一位女孩子突然低着头冲了出来,可能是因为羞愧,从她压得很低的帽檐下能看到一张涨得通红的脸。事后,傅欣询问后勤人员才得知,石子把大部分厕所都堵上了,全校仅开放一个室内厕所。傅欣做出了一个让受援学校教师惊讶的决定,亲自带着老师去疏通全校的每一个厕所,开启教育扶贫的第一课。
傅欣说,这样做是为了让老师们在行动上统一思想,教育扶贫的根本在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更多的是素养养成的教育。知识教育可能是教育援藏的重要任务,但是立德树人,才是教育扶贫的根本大计。他采取了一系列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比如,组织学生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带领学生走访扶贫攻坚帮扶点,让他们了解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傅欣还想方设法开设了人文、科学、信息等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着力推进素养养成教育。
刚投入工作的时候,傅欣满怀信心,充满激情地找本地教研组长交流,跟对方谈区域教研、远程教学、教师培养,对方淡淡地回了句“我觉得这不太会有用”就结束了交谈。
但傅欣坚定地认为,教育扶贫,不是一两个教师顶岗上课,而是要以点带面,用一个个示范基地,带动一个区域的全面提高。
你不相信,我就做给你看。傅欣带领着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基层调研考察,到海拔4700米的仲巴县,到中印边境的亚东县,到珠峰脚下的定日县。
没有教材,就亲自主导编写校本教程、教师培训课程;偏远乡村师资不足,就依托信息化,搭建起了一个又一个远程教学点;缺乏管理经验,就以身示范,带教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教育管理干部。2017年的年底,傅欣连续十多天高烧不退,咳嗽不止,唯一能吃得下的是萝卜干就稀饭。吊完盐水已是晚上8点多,外面温度是零下十几摄氏度,头晕目眩、四肢无力的傅欣爬起来要去给青年教师讲课。医生对他说,“你的感冒已经持续一周多未好,肺部出现了感染,如果不好好休息,高原肺水肿会威胁到生命”。对于一个已经在高原上工作近两年的人来说,傅欣知道医生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可是一想到临近期末,老师们白天都有教学任务,好不容易晚上抽出时间来,绝不能让他们失望。尽管身上一阵冷一阵热,傅欣咬着牙走上了讲台。
短短的两年时间,一个又一个日喀则市级的名师工作室建立起来了,一个又一个教育联盟建立起来了,一批又一批的骨干教师成长起来了。那个“觉得不太会有用”的教研组长,转变了态度,现在她已经是地区汉语言教学的学科带头人。
几年来,傅欣和他的同事创新上海教育援藏模式,深化个性化校本课程建设。他们编写了40多种适应性的校本教材、自己制作适合本地条件下的实验装置,完成20多个教学改革课题,制定“援藏沙龙”等在自治区有影响的10多项制度。同时建立关键岗位“一岗双任”制度,调动当地教师积极性,做好传帮带,带教一批又一批的受援学校教育管理干部,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质教师团队。
遵义茶拿到通往世界的“开门钥匙”
北纬27°,全世界产茶的黄金纬度带。世界名茶大多产于此间。遵义正好位于黄金纬度带上。联合利华,世界最大的茶叶产品生产商,拥有立顿等全球知名茶叶品牌。当遵义遇上立顿——立顿“遵义红”“遵义绿”诞生了,背后的“月老”恰恰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贵州遵义是上海对口支援地区。2016年5月上海市政府代表团访问联合利华伦敦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时,对联合利华的“全球可持续行动计划”很感兴趣。
联合利华在世界各地有生产厂和茶叶种植基地。其中绿茶原料主要由安徽黄山和四川等地的茶企提供。从2015年起,联合利华所有茶叶原料必须采购自经国际认证的可持续发展茶园,联合利华全球与环保组织“雨林联盟”合作,推动建设可持续发展茶园。
上海方面邀请联合利华与上海合作,参与贵州的扶贫工作,把可持续茶园带到上海对口帮扶的贵州遵义。于是有了2016年7月,联合利华及其供应商跟随上海市合作交流办考察团对贵州遵义的茶园的首次实地考察。接下来联合利华又与其研发人员和供应商一同作了不同角度的深入考察与研究。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说,他当时跟着合作交流办到遵义考察,就发现遵义茶具备走向高端市场的“气质”,遵义茶不缺品质,只需要在提质增效上加以打磨,就能跃上新的台阶。
2017年6月,联合利华在上海市多个部门和遵义市、黄山市相关领导共同见证下,与遵义市政府签立了可持续茶园项目的合作意向书。项目的目标和具体实施内容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
认证一批茶园 联合利华引入国际环保组织“雨林联盟”,与当地政府开展合作,建设经国际认证的可持续发展茶园,使其达到为联合利华甚至其他国际国内大型食品公司提供原料并同时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出口的标准,为贵州茶走向国际化拿到了宝贵的“开门钥匙”。截至2019年2月,已认证茶园达2.5万亩,目标到2020年,将可持续茶园发展到10万亩。
开发一批新品 联合利华与供应商合作,用自己的研发与创新力量,建立茶与植物应用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帮助遵义地区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茶叶和植物资源,开发新产品。经过“雨林联盟”认证的遵义茶,进入了联合利华的全球采购体系,成为立顿遵义茶产品诞生的基石。2018年5月7日,发布了立顿品牌的袋泡茶系列新品——立顿“遵义红”和“遵义绿茶”。联合利华旗下的中华品牌也推出使用遵义金银花原料生产的金银花牙膏。
延伸一条产业链 积极带动上、下游企业和同行业者共同推动在当地建设精制厂和草本植物提取物等全产业链的产品,实现先进设备和技术在当地落户。
培训一批骨干 联合利华及其供应商组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指导小组,派遣专业技术人员为当地企业提供全面的管理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同时帮他们建立严格、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他们能严格按照加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的规范和要求生产、加工达到出口欧美标准的绿茶、红茶、桂花等农业原材料。截至2018年,来自茶叶企业及市、县茶产业发展中心技术人员528人次参加了培训。
惠及一批贫困户 通过原料采购、技术提升,保障就地就业、增加用工、增加农户和工人收入,从而有效地帮助贫困户脱贫。根据遵义市茶办提供的数据,联合利华可持续茶园项目已带动7000多户农民增收。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姚海认为,联合利华可持续茶园产业扶贫项目是上海对口遵义,主动跨出一步输出“上海服务”的典型案例,成效显著,产生了“双赢”效果,具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