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锦江国际集团的支持下,位于纪念馆东侧的公共停车场如今改造成了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渔阳里广场,国旗猎猎飘扬。今后,这里将成为广大青少年开展团日活动、重温革命历史、接受仪式教育的重要场所。
斜坡屋顶、雕花门楣,全新的纪念馆内,石库门元素随处可见。由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俞晓夫创作的大型油画《启程》,开启了一条时光长廊。1920年8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发起者包括俞秀松、施存统、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沈玄庐、袁振英、金家凤等8人,俞秀松担任书记。纪念馆聚焦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2年团的一大召开期间,渔阳里和渔阳里培育的进步青年在中国革命与青年团建立初期发挥的历史性作用。
拍一张你的“五四”形象照、和小伙伴来一场团史知识在线PK、完成一次网上签到……记者看到,全新亮相的纪念馆更强调互动体验,以丰富的多媒体呈现和艺术表达,回顾百年之前的红色足迹,吸引今天的年轻人驻足。纪念馆共分为6个展区。一楼为“序厅”和“共青团知识互动体验区”两个展区,其中,序厅设立了青年团8位发起人雕塑,今后,沪上青少年将在此进行入团宣誓,聆听“微团课”。二楼展厅则以时间为序,分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创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外国语学社与渔阳里培育的进步青年”和“从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建立到团一大的召开”4个展区。
据了解,纪念馆五一小长假期间均面对公众开放,今后每逢周一闭馆。馆长王娟介绍,从去年8月闭馆装修开始,一项面向全社会的展品征集也同时开始了。如今,馆内新增实物展品40余件,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世纪前年轻人追求真理的身影。令王娟颇有感触的是,捐赠本身,也成了当代青年人和曾经的“同龄人”跨越时空的共鸣。24本施存统翻译的书籍原件,来自哈佛大学一名在读法学博士的收藏。他希望分享藏品,也希望年轻人能走进渔阳里,从前辈故事中,思考人生道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