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新兴城市。“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在此交汇,盐城准确把握多重战略叠加机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践行“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发展路径,扬起高质量发展的巨大风帆,在新征程上奋进逐梦。
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生态高地。大力实施推进黄海湿地申遗、促进自然生态保护利用,彰显“绿水青山,美丽盐城”的亮丽底色,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故乡的“生态名片”,在世界的舞台上惊艳亮相,黄海岸边的美丽盐城,处处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盐城,一个厚植红色基因的革命老区。新四军在此重建军部,吹响“铁军”战无不胜的奋进号角,以100多名革命烈士命名的红色村镇,星罗棋布于盐阜大地,830万盐阜儿女,代代传承红色基因,以“厚德盐城”建设为引领,不断汇入新的时代内涵,铸就英雄城市的气质底蕴,夯实发展进步的灵魂根基。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节点城市,盐城始终将“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作为提升开放层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谋划国家战略下的盐城发展定位和实践路径,以“一区三基地”建设为抓手,更好地学习上海、服务上海、接轨上海,努力在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中体现盐城作为、作出盐城贡献,为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接轨上海
打造协同融合之城
聚力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建设。在盐城的307平方公里上海“飞地”,曾有8万多名上海知青在此学习、工作和生活。盐城以“飞地”加深友情,与上海普陀区、虹桥商务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长宁、徐汇、静安、普陀结为友好城市。积极创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盐沪合作共建园区12家,占上海对外合作共建园区三分之一。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是上海唯一市级对外合作园区,上海临港集团、光明集团、上海电气、上海复星、和硕集团、铠胜电子、英能新能源等一批世界500强和上海100强企业在盐落地建成。目前在盐投资的上海企业近500家,总投资超1700亿元。
打造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在上海设立中国盐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吸引了华人运通、中国电子科技、深兰科技等16家科技型企业入驻。盐城与上海22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盐城连续在沪举办了八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签约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116人,其中两院院士5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7人。
打造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盐城是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共有全国性农产品品牌60个,射阳大米、东台西瓜、洋马菊花等农产品质量品牌蜚声长三角。每年供应上海绿色生态农副产品超300亿元,占上海市场10%。与上海签订了16个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每年供沪粮食100万吨、蔬菜380万吨、禽蛋35万吨、水产品15万吨。
打造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世界那么大,先到盐城去看看!”盐城旅游进入上海国际旅游节花车巡游;上海知青博物馆、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大洋湾、千鹤湾康养基地吸引上海游客纷至沓来。盐城正争创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海阔天空
打造创新创业之城
先进制造业支撑有力。盐城是江苏最大乘用车制造基地,拥有4家整车企业、200家规上零部件企业和3000多家汽车服务业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是国内一流的汽车检测研发平台。目前正全力打造汽车整车、零部件、服务业“三个千亿”产业链。
新能源产业初现雄姿。盐城是中国沿海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是国家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城市和国家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集聚上海电气、金风科技等风电领军企业和国家电投、龙源、鲁能等一批央企国企,形成国内领先、配套完备的风电产业链条。2018年全市新能源开票销售360亿元,增长24%。
产业能级持续再优化。坚持以具有基础优势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制订实施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以发展潜力较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优先选项,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坚持以淘汰低端落后产能为根本底线,化解钢铁过剩产能65万吨,高耗能投资持续下降。
节能环保业持续领跑,盐城是全国唯一的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被誉为“中国烟气治理之都”。电子信息业走向云端,领胜、科森、东山精密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盐城;全国首个部省市合作共建的国家大数据产业基地,集聚阿里、华为、微软、东方国信等国内外大数据企业300多家。现代服务业稳中有进,在2018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盐城跃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58位。产业配套进一步完善,全国首家推行投资项目“三书合一”,案例入选中办、国办《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推广。
海纳百川
打造开放合作之城
呼应“一带一路”倡议。先后成功承办中韩产业园合作交流会、中韩公共外交论坛、中韩(盐城)产业园企业家座谈会和“一带一路”商协会圆桌会议(盐城)峰会。已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交流关系,与8个国家13个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朋友圈”不断扩大。2017年12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已集聚现代起亚、京信电子、新韩银行等韩资企业近千家,总投资70多亿美元。2018年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29%,新设投资项目116个。
沿海经济带快速崛起。盐城港拥有大丰、滨海、射阳、响水四大港区,2018年全市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超亿吨,现代港口经济体系加快形成。依托临海优势,打造海洋新能源,全市总装机容量651.25万千瓦,海上风电规模居全国城市之首。国家电投滨海北海上风电项目成为目前亚洲已建成投运的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场。海工装备异军突起,海洋生物迅猛发展。
出海门户蓄势待发。2018年11月,淮河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滨海港成为经济带上唯一出海门户。宝武盐城绿色精品钢基地项目、金光循环经济高科技产业园项目、中海油LNG项目、国家电投协鑫火电厂项目、国家电投滨海港储配煤中心项目相继落户。
春暖花开
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绘就城市定位新蓝图。按照“沿海新兴中心城市、现代工商贸易城市、湿地生态旅游城市”的区域定位,绘就打造“沿海中心、生态名城”的新蓝图,标注着全面对接上海,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标注着构建沿海生态共同维护,以沿海崛起辐射淮河生态经济带;标注着做强港口,完善海河联运,打造淮河出海门户,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承接。
勾画绿色生态新画卷。盐城,素有“黄海明珠”之誉。2018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盐城黄海湿地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目前申遗工作已进入审核表决阶段。广袤的黄海滩涂,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全市绿化覆盖面积达14742公顷,建成森林小镇27个、森林村庄217个。
开启畅行通达新时速。围绕“长三角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定位,打造包含高铁、海港、空港在内海陆空全要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拥有一类开放口岸盐城南洋国际机场和大丰港、滨海港,高铁建设快马加鞭,盐徐高铁今年底通车,盐通高铁计划2020年底通车。
盐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全省第一,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工程建成通水,500万人饮上长江水,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国前列,城市交通出行跻身全国最不拥堵城市三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是追梦人”……,一句句热词,正转为盐城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动词。盐城人用奋斗和汗水,用新时代精神奔跑追梦,一座幸福之城,正在黄海之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