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精挑细选
5月18日到21日的4天惠民演出,前两天是音舞专场,后两天是综艺演出专场,总共24场。每场演出组委会都将从84个作品中精心挑选和编排,集合不同的门类,选择不同地区的作品,精心编排节目。
为了让观众能在一场演出中尝到东西南北各种文化风味,组委会在节目的编排上规定,每场演出中,每个门类的节目只有两个,而且同一省市的作品只会在一场演出中出现一次。上海的作品也将参与其中,与全国各地的作品完成一次组合。譬如上海的群舞作品《红韵》将和群口数来宝《塞罕情》、鄱阳大鼓《方母试儿》、河南坠子《误会》等作品进行组合。与上海的小品《价值》一起走进周浦剧院的则有黄梅小戏《一句话》、大调曲子《杨书记买羊》、鼓乐《保卫娘子关》等。
每场近2个小时的演出,精彩根本停不下来。对于很多没有抢到决赛门票的观众而言,惠民场是现场欣赏这些作品的又一绝佳机会。
道具 升级换代
为了让观众能欣赏到更多的全国群文精品,组委会力求让每一部作品不在同一个场馆上演第二次。这样一来,84台作品的舞美道具的运输就成了一个浩大的工程。惠民场开启后的每一天,这些道具都将在各演出场地间不断流转,披星戴月从一个舞台搬迁到另一个。
为了解决道具的物流问题,组委会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这些天,工作人员手机一直处于发烫的状态:一边联系车辆确定运输时间,一边听取每个作品的负责人对舞台的要求,一边和各个区演出场馆沟通协调尽可能满足作品的演出要求。
尤其是不少作品为了参赛将舞美道具升级换代,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少甜蜜的烦恼。譬如来自北京的音乐剧作品《改变自己》,其中有一个“大嘴巴”道具重达500公斤,考虑到舞台承重的安全问题,工作人员只能劝说演出单位另想办法;还有来自贵州的《你是一朵花》剧组特意运来了三座假山,然而除了东艺,别的舞台也只能忍痛割爱。
幕后 交流切磋
这24场惠民演出,对于参赛者而言是轻松的,一来完成了比赛卸下了包袱,可以轻松领略一下上海各处的风光;二来难得和祖国各地的群文高手相聚,在幕后也是一次切磋“武功”的好机会。
此次群星奖的决赛,参赛者都被安排在同一间宾馆,给同行们在比赛之余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惠民演出的场地分布在城市各个不同的角落,演员们也是统一发车,一路上一两个小时的车程,给大家创造了关起门来交流经验的好机会。而剧场的后台,更是给群星奖的各路高手串门提供了便利。
群众文艺就该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南北,文化越走越亲。
本报记者 吴翔
马上评
文化走亲
从古至今,国人就爱以文会友,会友有如走亲。在文化这面旗帜下,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各种门类的艺术作品,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来亲密不可分。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民族信奉和而不同,在创造自身文化的同时,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推动各种文明融合发展。有魅力的文化不是静态的,自信的文化不是封闭的,让文化流动起来、让文明活起来,才能生生不息。
新时代里,辽阔的中华土地孕育着多元的文化,十二艺节给了群文工作者一次难得的文化走亲机会,这是一次跨越千里的牵手,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契机。无论是远亲还是近邻,大家在文化交流中牵手,共赴未来。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