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交流互鉴 摒弃傲慢偏见
方翔
孙绍波 画
  方翔

  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金句频出,激荡人心,勾勒出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画卷,更揭示了各国应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傲慢和偏见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近日一番将中美关系视为“文明冲突”的言论震惊舆论,美国《外交杂志》指出,特朗普上任后外交策略宽泛而难以捉摸。但斯金纳的表态说明,若有所谓“特朗普主义”,一大要害就是文化和身份成为决定大国之间走向合作或冲突的关键。

  斯金纳依据的是哈佛大学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认为今后的战争将在不同文明间爆发。这一理论在看待文明时,过分倾向“你强我弱,此优彼劣”的二元对立角度,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其局限性愈加凸显。事实证明,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阿姆斯特朗认为,中国科技创新曾为世界历史走向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如今,中国凭借自身对多元文化和不同制度间和平共存的倡导,成为欧亚及更广区域内文明互通的推动力量。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是中华文明同世界文明相交汇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而使中华文明愈益向世界显现其亲和力、感召力,则是中华文明同世界文明相交汇的又一方面。

  人类社会每一种文明都彰显着思想之美、生活之美、创造之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意蕴。文明交流虽然有无穷无尽的不确定性,但更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今天,亚洲不同文明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亚洲文明之花正在世界舞台上绚烂绽放。

  即便远隔山山水水,亚洲国家的文明自古以来的交流互鉴也实实在在,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印度……阿拉伯有句谚语,“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正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文明交流互鉴,注定成为增进亚洲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

  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只有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零和思维,摒弃傲慢与偏见的处事风格,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才能更好地推动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进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阳光天地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晚报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各领风骚绽放“多彩之花” 同心同德聆听“和合之声”
文明交流互鉴 摒弃傲慢偏见
共创亚洲和世界更美好未来
新民晚报美美与共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别报道A02文明交流互鉴 摒弃傲慢偏见 2019-05-16 2 2019年05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