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方贸易霸凌、极限施压,中方保持战略定力,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今日之中国,锻“六稳”之锚,聚改革之力,扬开放之帆,“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六稳”托底,筑牢发展基本盘
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稳投资是稳经济的重要手段,而基建投资则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4%,在压力挑战下实现平稳开局。
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90万亿元体量的中国经济,“稳”的基础更加坚实:
——稳就业守护民生底线。前4个月,城镇新增就业459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42%。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稳金融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持续规范市场秩序,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两年来共压降12万亿元高风险资产,银行体系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48万亿元,金融乱象治理效果明显;
——稳外贸促进互利共赢。前4个月进出口同比增长4.3%,其中对欧盟、东盟等出口都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稳外资提高开放水平。前4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3052.4亿元,同比增长6.4%;
——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5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与上月持平,位于54%以上的较高扩张区间。
5月23日,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全球铝材生产企业诺贝丽斯在上海宣布,增资1.8亿美元的江苏常州工厂二期项目有望于今年底建成投产,布局上海的研发中心和客户解决方案中心计划于明年春季开业。尽管中美经贸摩擦加剧,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热土。
改革发力,风雨兼程行大道
在经贸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不能稳得住、进得了?
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难题、解新题,加快改革创新,推动任务落实,强化制度集成,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应对挑战、抵御风险能力。
今年以来,中央深改委已经召开3次会议,审议通过30多个改革文件。过去一年,我们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改革,推出1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既定方向蹄疾步稳、一往无前。
凝聚力量,风雨无阻再出发
中国人民从艰难困苦中一路走来,经历过无数次惊涛骇浪,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脚步。
在贵阳,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刚刚落幕。与上届相比,参会国家从29个增加到59个,参会世界500强企业从15个增加到39个,借助数博会,苹果等世界500强企业近几年进入了中国更多业务领域。
海外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不仅是对中国经济长久以来展现出的实力有信心,也源于中国经济在应对下行压力时表现出的强劲耐力与韧性,更在于看重中国经济治理体系、经济内生动力和巨大发展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西考察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们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统筹研究部署,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历史早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靠封锁或制裁不仅不能阻止中国的发展,反而会激发我们创业创新的决心,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
今日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日之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时”与“势”,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经济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新华社记者 齐中熙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