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发展的动能是什么很关键,因为这关系着发展的质量与效率。当前,上海各区都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断通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的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徐 汇
人工智能引领
卓越水岸可期
以“创业不止,连接不凡”为主题的微软加速器·上海创新日活动,近日在徐汇区举行。区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微软上海分公司和微软上海技术中心入驻徐汇,并协同先期落地的微软加速器等项目,推动形成聚焦人工智能的共享创新生态,助力徐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集聚区,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和徐汇滨江融合发展的“一号工程”。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徐汇区将通过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设立研发平台和创新联盟,发挥微软加速器等国际化创新平台的集聚效应,同时整合微软、腾讯、阿里、网易、小米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商汤、联影等独角兽企业,氪信、思贤等创新型企业优势资源,把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三角总部、上海总站以及“5G+4K+AI”媒体应用实验室落户西岸等重大机遇,构建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化和社区、街区、孵化区相融合的新型双创载体,打造创新策源转化新引擎,催生更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厚植创新创业的热土和沃土。
此外,徐汇还将全面塑造西岸科创品牌,推动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顶层“AI之窗”展厅建设,打造10万平方米的未来公园(AI PARK),设立AI+的应用体验区,打造人工智能“黑科技”的实验场和首发地,鼓励更多人工智能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在西岸率先“试水”,并结合2019人工智能大会做实应用展示示范项目,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使徐汇滨江成为打响“四大品牌”、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空间载体,成为承接上海未来科创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文化资源集聚的新地标和代表上海与世界全球城市对话交流的新平台,加快迈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
本报记者 袁玮
静 安
国际范有看点 夜经济成亮点
巨鹿路靠近富民路口的商业集聚地“JULU758”是最新开业的“网红集聚地”。
一进园区,你就能看到一家“FREITAG”文创品店,这是一家瑞士品牌店,主打一种采用废旧编织布制作的环保袋,每个环保袋都留有使用过的痕迹,成为独一无二的标志。往里走,一家名叫“泡面男孩”的餐饮店吸引眼球,店内餐桌上经常出现“红酒配泡面”的奇特景象,店主号称吃过1000多种泡面。藏在园区二楼深处,有家叫“MENTION CLOTHING”的服饰店,是一家经营日本服饰的潮牌店,虽然不在人来人往的市口,小店却不愁销售,原来这是一家淘宝网店的线下体验店,吸引固定的粉丝到店试穿体验。
“JULU758”是由老厂房改建而来的园区,今年由一家市场化企业完成招商,引入了40多个品牌店,不少品牌都带来比较新奇的消费体验。这些店大多开到深夜,拥趸者也多是“夜猫子”。
此前,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要求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增加新消费供给,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同时还出台了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的夜生活集聚区。
在静安,除了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上个性化、烟火气的小店人气爆棚,延平路、武定路、铜仁路等后街也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夜经济,“承包”了都市消费者多样的需求。
静安区作为中心城区,国际化程度高、经济发展程度高,特别是静安区南部,其消费人群、商业租金、居住密度等都决定了“生长”且能发展得好的夜经济,不大会是大排档夜市。多样化、个性化的“夜经济”群落,已成为静安区促消费的新亮点。
本报记者 潘高峰
虹 口
双千兆第一区 5G全球创新港
不在现场,却能通过巨星视角等多视角多机位直播,享受到360°无死角的现场氛围。
5月17日,在虹口足球场举行的上海申花对战山东鲁能泰山的2019中超联赛第十轮比赛,既实现了5G赛事直播,也是首场VR全景直播。“这场5G+真4K+VR中超赛事直播,得益于虹口建成了5G综合先导示范区。”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虹口区在信息化产业方面始终走在全市前列。今年,虹口信息服务业将围绕5G创新应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集聚一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服务类企业,力争形成具有虹口特色的信息化产业集群。其中,5G领域将引进、集聚一批5G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产业将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重点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绿色环保、金融、商业等产业及城市精细化管理、污染治理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
去年底,虹口全面启动5G建设工作,率先建成“全球双千兆第一区”并全面启动“5G全球创新港”建设。今年3月30日,虹口成为全球第一个千兆固定宽带与5G千兆无线宽带建成并试用的完整行政区域,还顺利实现了“双千兆”开通目标。
截至目前,虹口已建成5G基站331个,实现了5G网络和千兆固定宽带全区覆盖。区科委表示,将继续深化“5G全球创新港”建设,6月底推动千兆企业用户在48个园区和96个重点商务楼宇落地应用。在此基础上,虹口区将建成“5G全球示范展示厅”,打造集展示、科普、宣传、服务、创新于一体的5G应用展示载体;推进十大5G创新场景建设,聚焦智慧体育、文化创意、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楼宇·商圈·园区、智慧社区等十大领域,探索基于5G的应用场景建设。
虹口还将参与举办上海5G应用创新大赛,进一步开放场景资源,让5G相关行业和企业在虹口聚集。本报记者 袁玮
金 山
打造科创空间
融合小镇更新
45米高的“烟囱”射出的璀璨灯光,将修旧如旧的老厂房映衬得时尚灵动。在金山枫泾镇域内的G60高速旁,长三角路演中心成为“科创空间”融合“小镇更新”的新地标。
废弃多年的上海第七印绸厂金山分厂,在此华丽转身,斑驳的厂房、水塔、烟囱等建筑重新修缮,引入“路演”的核心IP,打造长三角地区“门类最齐全,服务最专业”的路演场所。今年5月,上海老牌新品首发地在长三角路演中心揭牌,一个集聚老字号老品牌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平台悄然成型。
这是金山区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从过去区域经济能级偏低、品牌不突出、环境容量压力大,到如今寻找引擎、搭建平台、提升功能,金山区“筑巢引凤”促进协同发展,朝着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三大新定位,加注发展含“金”量。
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今年,金山区瞄准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34个产业项目新开工,计划总投资118亿元,其中包括凯莱英生物大分子CDMO及药物制剂生产基地、奥来德AMOLED用高性能发光材料等重点项目,全年开工及在建项目共54个,总投资逾200亿元。
本报记者 范洁
松 江
对标国际一流
建设科创走廊
“以前需要8万人才能做到的2000亿工业产值,现在3万人就能做到。”广达上海制造城相关负责人李国穗这样说。
这个集团2000年落户松江,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制造业,年工业生产总值曾达到松江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然而,随着转型升级,广达将诸多落后产能转移出去,也成为了松江制造遭遇“转型阵痛”的一个缩影。
如何找到新的出路?松江坚持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地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自东北向西南,从九亭到新浜,G60高速公路贯穿松江全境,沿线集中全区95%的工业产值,拥有产业集聚和松江大学城等资源禀赋,是松江产城发展的主要空间。对标硅谷、128公路等世界国际一流科技园区成功案例,G60科创走廊成为了松江转型发展的“牛鼻子”。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土地的高质量利用。松江大刀阔斧调减落后产能的同时,坚持把土地等资源要素优先配置给先进制造业项目。三年前,科大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因找不到土地用作产业基地,甚至犹豫是否迁出上海。是松江站了出来,将300亩房地产规划用地改为工业用地,于是才有了如今这个G60科创走廊的标志性项目。科大智能不是唯一的受惠者,土地减量化腾出的指标,也吸引着修正药业、豪威半导体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陆续落户。
G60科创走廊建设带动的新旧动能转换,使松江区域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17年上半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41亿元,增长30.1%,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而随着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G60科创走廊独特品牌优势更是日益凸显。松江的制造业占总税收的比重,也从G60科创走廊启动建设时的35.86%,上升到2018年的46.2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年均增幅37%。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