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徐汇区龙华街道致力于“非遗进校园”,选取了龙华小学和龙二幼儿园作为龙华民谣的传承基地,将龙华民谣传习课程纳入幼儿园教学任务,将童谣编入教材。当天恰逢传习课程开课,专家来宾们在现场观摩了龙华民谣的现场教学,聆听幼儿园小朋友带来的龙华民谣展示《小弟弟小妹妹,一起来垃圾分类》。
龙华是徐汇区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之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后孕育出龙华庙会、龙华民谣、龙华禅事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龙华民谣是龙华地区的居民在生活、劳动、婚嫁等方面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韵文形式,是他们的生活实践、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在富有节奏性、音乐性的语言形式中的真实反映,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据了解,龙华民谣口头流传歌谣近百条,生动有趣,富有哲理,记录了龙华乃至上海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及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历史变迁,描绘了龙华风俗民情和社会情形。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龙华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精神的一种昭示,是龙华地区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
研讨会由龙华街道主办,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龙华第二幼儿园承办。研讨会主要围绕徐汇区级项目“龙华民谣的发展”展开,国内民俗研究、民间文学等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对龙华民谣的历史研究、现状、保护、传承等内容进行讨论、发言。大家纷纷表示,龙华民谣的发展传承离不开龙华这片土壤,也离不开其他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配合,下一步,龙华街道要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多方联手,共同参与龙华民谣项目的建设。
近年来,龙华街道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龙华民谣的传承和保护做了大量工作,抢救性地挖掘、收集并整理了近百首流传于龙华民间的民谣。通过编辑出版《龙华民谣》一书,自创融民俗与体育于一体的“龙华民谣花棒操”,邀请专家对龙华民谣进行谱曲,举办“龙华民谣歌咏大会”等,使民谣的吟唱成为社区居民放松身心、培养健康情感的生活方式。同时,街道还编写了《龙华传说新编》,将龙华民谣传习教育延伸至学龄前儿童,让儿童在简单有趣的形式中接触风土龙华。接下来,龙华街道将进一步丰富龙华民谣的内涵,形成“口口相传、专业师资力量配备、书本音频资料丰富、传承队伍壮大、专门场地展示”的龙华民谣保护传承模式,使龙华民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