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涵盖经济、金融热点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在发布会上介绍,本次论坛的主题定为“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设有八场全体大会和一场浦江夜话,议题涵盖了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包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创板、注册制——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加强中英金融合作——伙伴城市专场·伦敦金融城”“支持民营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主战场”“浦江夜话:全面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全球经济增长新视野下的中国金融开放”“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城市、科技与金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自贸试验区新发展”等九个议题。
论坛规模为400余人,截至目前,60余名演讲嘉宾基本都已确认出席。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以及伦敦金融城、新加坡金管局、匈牙利央行、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等政府和部门领导确认参加论坛并发言;国际金融组织方面,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巴黎欧洲金融市场协会执行主任等已确认与会并发言;专家学者方面,1997年和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确认参加论坛并发言;金融市场方面,伦敦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布达佩斯证券交易所等市场机构的负责人确认参加论坛并发言;金融机构方面,中投公司、中国银行、光大集团、中国人保、中金公司、太平洋保险、安盛集团、摩根大通、瑞穗金融集团、瑞银集团、橡树资本、淡马锡、苏格兰皇家银行、苏黎士保险等机构的负责人确认参加论坛并发言。
金融对外开放措施在沪落地
今年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决胜之年,年初,央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央行办公厅副主任罗延枫在昨天的市政府发布会上表示,围绕《行动计划》的发布和实施,央行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聚焦六个方面推动工作。具体来看,通过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接轨高标准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加大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为全国的金融改革探索路径。
完善金融市场功能方面,增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不断拓展市场广度和深度,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机构设立方面,健全金融机构的体系,增强金融创新活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金融机构,发展专业的服务机构。
国家发展战略方面,加大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支持,加强金融服务上海四大品牌建设,深化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
金融开放合作方面,尤其是要扩大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在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方面的功能,建设“一带一路”的服务中心,加强境内外的金融交流合作。
金融发展环境优化方面,致力于营造一个开放、透明、包容、法治的营商环境,努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软实力。同时要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银保监会加快配套制度建设
在去年出台对外开放15条措施后,今年5月银保监会又推出12条措施,加速对外开放的步伐。
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綦相昨天在发布会上表示,相关措施正在有序推进实施,未来将持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对已经发布的对外开放措施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动态分析和影响评估,提升审慎监管水平,促进银行业、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据介绍,近两年,银保监会批准了9家外资法人机构申请和50多家分支机构设立申请,同时批准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或者是营运资金250多亿元人民币。
未来,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綦相表示银保监会将积极推动上海金融对外开放。“引导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将自身优势和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发挥各自长处,扩大对外开放的效益。比如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发挥在跨境业务、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本地市场和中国市场提供丰富的产品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积极出台举措金融服务民企
发布会上,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表示,为有效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营造优良诚信安全的金融发展环境,上海也积极出台举措。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金融局和“一行两局”制定了本市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实施方案,共有19条措施,继续实施信贷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设立科创母基金、创投引导基金等引导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的集聚;支持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的运营,并将它的资本金从50亿增加到100亿,推动建立新型银担合作机制,构建政策性再担保体系。
再者,加强小微金融机构的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鼓励银行设立小微专营支行和科技支行;推动小微金融服务创新,开展投贷联动融资服务模式的创新,健全履约贷款的保证保险机制,创新保险产品等;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上线上海市企业服务云,逐步实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一站可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