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差
“十辆车里挑不出一辆没贴小广告的。”市民龚女士从松江区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出来后,正准备回家,她告诉记者,自己家就住在附近,平时骑共享单车购物是她的首选,但经常选不出一辆“称心”的单车。
记者观察了一下,广场前的一处人行道上共停放着50辆共享单车,其中只有8辆车未被贴上“小广告”。虽然停放得很整齐,但贴在车篮、车把、车架上五颜六色的小广告却格外“辣眼睛”,甚至还有些是涉及赌博、高利贷、办证刻章等违法行为的。“我都觉得难为情,感觉自己一边骑着车,一边在帮着传播这些垃圾信息。”龚女士显得很无奈。
维护成本高
面对这些疯狂滋生的“黑色小广告”,运营企业也犯难。“为了清理这些小广告,我们安排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仅在松江地区我们就有60多名维护人员,每个人平均一天要清理100多个小广告。”“哈罗单车”运营企业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姚淼告诉记者,即便如此,“黑色小广告”依然除之不尽。
“由于都是用贴纸粘上去的,维护人员清理时很麻烦。”姚淼说,“不仅如此,维护人员还怕有人来找麻烦,前不久一名维护人员在清理小广告时就受到了不法分子的持刀威胁。”
管理难度大
“仅凭企业的力量,这件事确实很难处理。”姚淼表示,《上海市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出台以后,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到共享单车管理与执法中,确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查处了不少违法人员,但在追责张贴小广告人员时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如人员流动性强、身份信息不准确、无法准确掌握活动场所等。
对此,城管方松街道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尝试过拨打小广告上的电话号码并传唤相关人员,但往往是第一次拨通后,后面就再也无法拨通了。“我们还与电信公司沟通,希望他们能将小广告上的电话号码注销,但是由于部分号码的属地及套餐服务等问题,无法销号、关停,这也是另一大难题。”城管方松街道中队相关负责人说。
通讯员 薛亮亮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