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房颤如何防如何治,看看孙宝贵教授怎么说
高媛
  每5个中国成年人,就有1人易发房颤,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房颤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更加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房颤还会引起心力衰竭。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终身院长孙宝贵教授表示,房颤引发卒中和其它栓塞事件的知识,日益为广大公众所熟知,但由此引发的心力衰竭却鲜为人知。他提醒,如若出现心悸、胸痛、呼吸不畅、疲劳、眩晕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不要讳疾忌医。

  高媛

  警惕房颤引发心力衰竭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孙宝贵教授介绍,每个人心跳次数不同,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的心跳为窦性心律,范围是60—100次/分。当心跳过快和不规则时(可达350—600次/分),我们称之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这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变现为颤动,心室的跳动可以过快、过缓或不规则。

  据了解,一般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悸、胸闷、头昏等症状,这些危害并不严重,最主要的危害是房颤可引起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直接增加了致死、致残风险。

  发生了房颤,给心脏带来的负担无疑也是很大的,严重的,甚至引发心衰。孙宝贵教授表示,就算心衰不会直接造成死亡,但心功能下降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比如,心衰常见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下肢浮肿,乏力,严重时晚上睡觉不能平躺,也不能侧卧等等。

  房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引发其它疾病,因此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孙教授表示,日常就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应尽量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平稳状态,有其它疾病的也应及时针对治疗,以此杜绝、减少病情的恶化和发展。一旦有患房颤的可能性,则需尽快就医。

  猛喝水易引起血管收缩

  导致心衰

  夏天天气炎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很容易诱发心衰。对于患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夏日是容易诱发心衰的危险期!

  这天,年近六旬的吴先生在外出游玩景点觉得口渴,便在景区超市分两次买了5瓶矿泉水,并在半小时内全部喝完。然而,吴先生突然感到心慌、胸闷,浑身大汗淋漓,腿发软,一头栽倒在马路上。全家人一下子慌了手脚,连忙将老人送到当地医院,经检查,吴先生的心脏收缩力减弱,血液从心脏内泵出明显减低。

  孙宝贵教授指出,夏天高温出汗,容易引起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压降低,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容易诱发心衰。而且大量出汗后,人们极易大量喝水,对于同样心脏病患者来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衰风险。同时,夏季天气炎热,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大口饮水还可能引起血管迅速收缩,尤其是冰水更容易刺激神经,使得血管痉挛,导致心血管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病症。同时,大汗淋漓后猛灌水,还容易使得胃肠道里的血管突然受冷刺激而马上收缩,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孙教授建议:“尤其是对于曾经被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夏季水的摄入量要根据汗液和尿液的排出量来确定,并且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进行补充。如果患者一次喝下太多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使血容量增加,增加心脏的负担,使病人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加重患者病情。”

  心衰防治走好“三步”

  据国外统计,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5%~2.0%,65岁以上可达6%~10%,且在过去的40年中,心衰导致的死亡占比增加了6倍。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衰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所以预防心衰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孙教授指出,预防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应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次,应避免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防治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避免过劳、控制心律失常、适度限制盐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即吃“一口肉,二口饭,三口水果,四口蔬菜”;最后,需积极防治影响心功能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等。

  目前大部分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绝大多数是症状性心衰,是心脏功能失去代偿的患者,大多数患者以后还会可能再次发作和多次住院治疗,从症状性心衰第一次发病到患者发展到终末期,这段时间实际上是很长的,存在很好的治疗窗口。

  对于已经有心衰症状及潜在的心衰患者,孙教授有以下建议:1、找到一个稳定的熟悉的心内科专家(心衰治疗专家),全程关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指导相关治疗和心脏康复;2、定期做心脏超声,了解心脏有无扩大及发展,3-6个月一次,最好找同一心脏超声医师检查;3、建议有心脏扩大的患者定期进行BNP(B型尿钠肽)检测,预防症状性心衰发作或复发。

  ■专家简介

  孙宝贵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终身院长。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医学会电生理与起搏学会等12家国内学会的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或主任委员。承担和参加各种科研项18项,共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9项,国家专利5项(3项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专利奖)。擅长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心脏起搏、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术,以及PCI等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手段方面有特殊专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阳光天地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房颤如何防如何治,看看孙宝贵教授怎么说
哮喘: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口腔义诊通告 让父母笑口常开
为何“痛风”从脚开始疼?
本报信息
更多咨询请加入“新民健康”微信公众号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A24房颤如何防如何治,看看孙宝贵教授怎么说 2019-06-13 2 2019年06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