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夜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抽丝剥茧
看锡兰9大力作
孙佳音
《小镇》
《五月碧云天》
《远方》
《适合分手的季节》
《三只猴子》
《小亚细亚往事》
《冬眠》
《野梨树》
新民夜上海 越夜越精彩
  按照惯例,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主席及评委作品展”展映单元,用以致敬金爵奖及亚洲新人奖评委。惯例之外,今年经过多方协调,该影展单元囊括了本届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土耳其电影大师努里·比格·锡兰执导的全部共九部影片,是其在中国大陆首个完整个人回顾影展,包括一部短片作品《茧》和八部长片作品(见下图)。

  锡兰积极推动了土耳其电影的发展,被公认为是当代土耳其电影的复兴者。他生于1959年1月26日,受农业工程师父亲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先后就读化学工程和电力工程专业。但这些专业都让他颇为痛苦,唯独对15岁就开始迷恋的摄影不离不弃。

  大学期间,藏有诸多艺术书籍和古典乐唱片的图书馆,是锡兰最快乐的天地。校园里此起彼伏的电影选修课、电影社团等活动,让他迷醉在丰富多彩的电影世界中。英格玛·伯格曼、小津安二郎、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是他的电影“教父”,这些电影大师对他日后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两件小事成为了锡兰在日后取得电影成就的“天注定”。第一件事发生在1981年4月英国伦敦布里克斯顿区暴动时期,那时每个人都会趁乱偷东西,当锡兰发现自己随着人流置身于一家商场时,他怯懦地顺手“拿”了一些柯达胶卷以及一台摄影机。第二件事发生在1985年服兵役期间,艰苦迷茫中,罗曼·波兰斯基的自传小说《罗曼》深深触动了他,他认为生活就是一场冒险,于是,他再一次踏上前往英国伦敦之路,真正开启电影求学旅途。

  锡兰属于大器晚成的电影大师,也是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宠儿”。他36岁才创作完成短片处女作《茧》,但一经推出便入围戛纳最佳短片竞赛单元。两年后的长片处女作《小镇》一举拿下柏林电影节卡里加利奖。目前,锡兰执导的八部长片,已五次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2014年凭借《冬眠》摘得金棕榈大奖。

  土耳其是锡兰电影灵感不竭的源泉。他曾说:“生活的本质就是具有戏剧性的,特别是在土耳其。”他的电影作品始终扎根于这片具有悠久历史的土壤,孜孜不倦地借由壮阔无比的土耳其历史地貌和丰厚的人文积累,与观众探讨生存于大自然中的人们,面对生死、社会、生活本真等问题时的应对方式。

  锡兰的电影总是流露出俄罗斯文学的大气之感。这归因于其酷爱俄罗斯文学,尤其是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的作品。他的影片糅合极简主义的风格,常以人物局部大特写叙述故事,时而点缀的幽默又能令人意犹未尽。其影像画面每一帧都令人美到心碎,而诗意长镜头串联起的情绪更迭亦是无人复制。

  茧 (1995)

  锡兰的短片处女作,由锡兰自编自导并亲自摄影,以默片的形式讲述一对夫妻因生活隔阂而日渐疏远,当他们面临重逢的机会时,将如何面对?影片由锡兰父母担任男女主角,通过两人真实照片与自然消亡图景构成的碎片式剪辑,将夫妻关系、生存死亡和自然规律有机结合,展现人类衰老与孤寂命运的不可抗力,黑白摄影为影片营造了呼之欲出的神秘特质。本片受到戛纳电影节的青睐,最终入围该电影节最佳短片竞赛单元。

  小镇 (1997)

  锡兰的长片处女作,“外省三部曲”首部作品。锡兰将本片献给其父母,剧情根据其姐姐艾敏·锡兰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该片通过交替的四季,以孩童的视角讲述一个普通土耳其家庭的生活和个人成长。影片用迷幻梦境营造神秘氛围,利用碎片式生活镜头映现土耳其政治生活全貌,以此表现他对人类社会、命运与信仰等问题的哲理性思考,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土耳其的历史缩影。全片成本仅15000美金,采用二人拍摄模式,非同期声录制,亲朋好友倾情出演,耗时一年制作完成。由于当时土耳其缺少黑白胶片冲印技术机构,锡兰将胶片带至匈牙利才得以冲印。本片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卡里加利奖。

  远方 (2002)

  “外省三部曲”之三。本片可视为锡兰最接近自传的作品,讲述独住城市的摄影师因失业表兄的突然到来,打破了生活原有宁静的故事。锡兰亲自掌镜,在他的伊斯坦布尔公寓中拍摄。影片对白极少,通过有限空间和精妙构图,冷静营造人类内心疏离感,以此反映土耳其社会经济大萧条。片中奇巧嵌入的塔科夫斯基《潜行者》片段,成为本片的幽默注脚。锡兰的建筑师好友穆扎菲·奥德默和表兄伊敏·托普拉克第三度出演锡兰影片担任双男主,出色的对手戏使两人在戛纳电影节双双荣获影帝称号,可惜托普拉克不幸在获奖前因车祸去世。本片还荣获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三只猴子 (2008)

  锡兰一改往日自传体电影风格,携手妻子埃布鲁·锡兰合作编剧,执导这部文艺范儿十足的黑色犯罪片。片名来源于孔子的“三不猴”,寓意逃避现实的精神状态,以小格局叙事技巧,通过四个人物相互交织展开故事,讲述政党要员撞死路人后,让其司机顶替,司机一家因此相互关系变得复杂。锡兰大胆借助高清摄像机低色调拍摄,以红、绿、黄作为色彩基调,制造强烈反差,在绝美风景反衬出无声的暴力惊悚,直指人心迷宫和自我毁灭的不归路。锡兰在剪辑本片期间,每晚只睡两小时,辛苦的工作换回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冬眠 (2014)

  锡兰电影风格转型之作。锡兰为改编契诃夫短篇小说《妻子》准备了十五年,创作中融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托尔斯泰小说元素,与妻子六个月内完成剧本。该片讲述一位经营酒店的退休演员与妹妹、妻子之间矛盾不断升级的困兽生活,是一出精心设计的室内剧。锡兰用两个冬季,在美到窒息的卡帕多细亚进行拍摄,蜿蜒错综的室内建筑使影片幽闭迷宫的气质呼之欲出。影片通过不同阶层人物立场,探讨存在主义议题,深刻反映当代土耳其社会局势。为了这部影片,锡兰还一反常态地置入大量对白,耗时半年剪辑两百多小时素材。本片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孙佳音 整理报道

  相关链接

  其他评委的展映影片及看点

  《地球两端》 维克多·科萨科夫斯(俄罗斯) 纪录片大师眼中的上海弄堂

  《完美陌生人》 保罗·杰诺维塞(意大利) 原汁原味心跳游戏,掀翻拍热潮

  《电子云层下》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俄罗斯) 两小时看尽俄罗斯百年史

  《一代巨星桑杰君》 拉吉库马尔·希拉尼(印度) 宝莱坞星二代的涅槃之路

  《无人区》 宁浩(中国) 徘徊在人性黑暗的边缘

  《左耳》 苏有朋(中国) 最艳丽绝望的青春记忆

  《町田君的世界》 石井裕也(日本) 鬼马十足的异色少女漫改

  八小时之外,大好休闲时光,兜兜逛逛、看戏听歌、运动健身、血拼美食。引领时尚,廓清风气,更多精彩,尽在新民夜上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18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新西兰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抽丝剥茧 看锡兰9大力作
新民晚报夜上海A11抽丝剥茧
看锡兰9大力作
2019-06-16 2 2019年06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