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公映的国产电影《三毛流浪记》到2019年国庆即将上映的献礼大片《攀登者》;从众星云集的巴金名著改编作品《家》,到郑君里执导、赵丹激情四溢演绎的《聂耳》,再到谢晋执导、黄宝妹自己演自己的纪实性艺术片《黄宝妹》;从两大第四代导演滕文骥和吴天明的处女作《生活的颤音》,到80年代银幕情侣最强档的《庐山恋》;从戏剧大师黄佐临执导、话剧界大拿沙叶新编剧、神形兼备的魏启明主演的《陈毅市长》,到黄蜀芹执导的青春片《青春万岁》;从根据真实的“羊城第一案”改编的经典反特片《羊城暗哨》,到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将话剧改编成电影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从贾樟柯、韩三明、赵涛强强联手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三峡好人》,到贾樟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度身定做的上海题材纪录片《海上传奇》;从带着1977高考情怀的江海洋执导的《高考1977》,到172位明星齐献礼的建国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光影记录了这70年的春华秋实,也见证了这70年的砥砺奋进。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为此特别设立“光影记忆·时代经典”单元,用14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优秀中国影片,献上最诚挚的祝福,盼望祖国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毛流浪记(1949)
根据张乐平的经典漫画改编,由昆仑公司两位年轻导演赵明、严恭执导,音乐家王云阶八岁的儿子王龙基扮演三毛。三毛标志性的蒜头鼻是用泡泡糖捏成的,头上的三根毛则是用三根贴在橡皮膏上的铜丝做的。影片于1948年10月开拍,在不断收到国民党反动派恐吓信的情况下坚持拍摄,到上海解放前夕完成制作。上海解放后,剧组立刻补拍了三毛参加解放大游行的结尾。
影片于1949年12月公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公映的国产电影。2019年爱奇艺影业对该片进行全新4K修复重映,这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该修复版本的世界首映,是对老一辈电影工作者们的致敬与怀念,也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家(1956)
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上世纪二十年代四川封建家庭里青年一代的觉醒。影片汇集了孙道临、张瑞芳、王丹凤、黄宗英等一大批明星出演,孙道临的儒雅气质与剧中人高觉新十分相称,而王丹凤扮演的鸣凤温柔深情,其悲惨命运令观众洒下同情泪。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次展映的版本将是由爱奇艺和新派系联合修复的最新数字版。这也是两家机构继《护士日记》后联合修复的第二部经典国产片。今年是巴金诞辰115周年,本片的放映也是对这位文学大师最好的纪念。
黄宝妹(1958)
黄宝妹,1931年出生于上海,上海国棉十七厂纺织工人,曾先后七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模;八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接见。1958年,谢晋以她为中心人物拍摄了纪录性艺术片《黄宝妹》。
纪录性艺术片由周恩来总理倡导,在对真实人物记录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本片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作。黄宝妹在片中自己演自己,呈现她如何与同事比学赶帮超,创下“消灭白点”接头方法最快纪录,被评为全国劳模。虽然是一个“任务”,但谢晋让这部电影全然不枯燥乏味,反而富有趣味,他在视听上的耕耘与造诣远远高于同时代的中国导演,而且能依稀看到谢晋日后拍摄《舞台姐妹》的灵感起源。
聂耳(1959)
上影厂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拍摄的献礼片之一,导演郑君里截取了英年早逝的音乐家聂耳1930-1935年在上海的经历为故事主线,讲述他在这段时期内如何成长并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40多岁的赵丹出演20多岁的聂耳,这个决定一开始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赵丹以充满激情和爆发力的演出征服了观众,成为其表演生涯里的一个新里程碑。影片荣获1960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表扬奖。
生活的颤音(1979)
影片讲述了参与1976年“四·五天安门事件”的音乐家郑长河与“四人帮”爪牙作斗争的故事。影片由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滕文骥创作剧本并与吴天明联合执导,可以说是两大第四代导演的处女作。片中的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泪》既传递了广大群众怀念周恩来总理的哀思,也通过这一西方音乐形式寄托了影片拍摄时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人民即将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无限期望。荣获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和青年优秀创作奖,鼓舞西安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拍出更多大胆创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