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新民海外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界达人:从作家到留学生创业基金创始人
李彦涛
■ 2018年,北京,卢雅娟在荷兰卫生部长等政府官员见证下,与中国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 卢雅娟应邀参加世界温州人大会
  文\李彦涛

  人物名片

  卢雅娟

  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中国侨联青年委员

  欧洲中国留学生创业基金会执行会长

  荷兰欧通集团董事长

  卢雅娟有很多身份,她是陪同荷兰首相访华的华人企业家,是海外知名媒体人,是出版了3本小说的作家,熟悉她的人称她是典型的“跨界达人”。

  多年来,卢雅娟热心帮助海外同胞弱势群体维护权益,帮助中国民企走向海外,践行民间公共外交,并积极为祖国的建设发展献计献策。2016年,卢雅娟当选第14届温州十大杰出青年,她也是至今唯一一位身在海外获此殊荣的温州人。在颁奖典礼上,她说:“作为中华儿女,必须永远对我们的祖国认同、守护和期待,因为,爱国,是一条不能分岔的路;爱乡,是我们回家的路!”在国外工作生活十多年,她一直坚持保留中国国籍。

  1

  为草根代言的执笔人

  卢雅娟的父亲是温州的一位乡镇企业家,曾经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20岁那年,卢雅娟孤身一人在荷兰留学,父亲不幸遇车祸谢世。卢雅娟拒绝了母亲的供给,开始了半工半读。

  有一次在中餐馆打工,老板因为好心给卢雅娟留了菜,结果招了老板娘的嫉恨,老板娘把一个打碎的玻璃杯丢在垃圾袋里,再遣卢雅娟去丢,结果玻璃碎片把她左腿划了一条长长的口子,血流如注。

  得赖父亲昔日的教诲,卢雅娟深知:面对伤害,反省比反抗更有效。她没有记恨老板娘,而是先自我检讨是否日常待人接物不够得体,并予以改正。

  那些年,卢雅娟攒了大大小小很多委屈,她却说:“修炼生命的韧性,最初的时候,总是要扛点疼的!”

  大学毕业以后,卢雅娟入职了荷兰的一家报社,并开设了她的个人专栏《雅口吾言》,栏目寓意“用雅娟的口,说吾的言”,包括普通劳工、家庭主妇、抑郁症患者、失孤老人等等在内的华人弱势群体,是栏目主要代言的对象,从劳工纠纷到婆媳之斗、从留学之惑到婚外之恋等,这些晦涩事件都在卢雅娟的精心“料理”下导向了温情及正面。面对读者求助,她无不积极帮助:疏导重度抑郁患者,协助劳工就医,帮助黑工返乡,甚至多次替无法返乡的黑工回中国看望他们的父母。《雅口吾言》是一档把“事故”变成“故事”的栏目。

  卢雅娟说:“我和可能被认为社会最草根的华人同胞共事、共处,共食一锅饭,这些经历让我体会到了生存的残酷和他们内心的呐喊。我父亲生前常说做人上半夜想着自己,下半夜要想想别人。所以既然我手里有笔,我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2

  “操心”的企业家

  如今《雅口吾言》也与时俱进向微信公众号转型,而在几年前卢雅娟便已经开始跨界做起了生意。

  一路走来,卢雅娟感慨道,做生意有两种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物的生意”,在这个层次里是利润挂帅,需要契约协议合同那样的保护机制,你得有实力,或者说你得有足够的金钱资本。

  而第二个层次是“人的生意”,在这个层次里是信任为主,能力为辅,你哪怕只是“白手”也能起家,你需要的是“人品”这个无形的资本。

  卢雅娟创业从“0”到“1”到突破,就是一个来自“信任”的创业故事。

  卢雅娟和奶奶有一个约定:定期回老家给她剪指甲。有一次她回中国,与一个企业老总洽谈一个项目。这期间她抽了一天时间回了趟家乡,正是为了去给奶奶剪指甲。这件事无意间被这位年长的老总得知,他觉得孝顺的孩子人品不会太差,所以同意卢雅娟打了一张“大额白条”,也就是“货到付款”。生意场上,“款到发货”和“货到付款”看似只有时序的不同,但是周转的余地往往代表利润空间,老总许了卢雅娟最初的那一次“货到付款”,完成了她创业的第一个小目标。

  那个年长的老总如今成了卢雅娟的莫逆之交,同时他教会卢雅娟创业的第一个道理:“生意人赚钱就好了,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得有情怀”。

  为了帮助怀揣着创业梦想的有志青年,2016年卢雅娟和友人创立了“欧洲中国留学生创业基金”(EFCSE),她出任执行会长。基金主要针对在欧洲的中国籍留学生,解决他们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问题,而这些项目必须是立意长远,能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项目。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EFCSE很快发现一些创业者的问题:钱给得越多,项目越容易流产。经过调研分析,卢雅娟认为“烧钱模式”已经成了很多创业者的入场误区。因为不差钱,遂不二法,不巧思。于是她对基金会的基金额度进行了再规划,同时撰写建议向中国相关部门反映。如她提交的《从“共享单车”到“城市废铁”的反思及建议》提到:“不仅只限于共享单车市场,很多行业扎堆立项、集体灭亡已成为普遍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在某个创新产业刚刚萌芽时即要研究潜在的社会影响、市场风险、产业发展引导策略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既帮助创新企业渡过初始的难关,又避免后期的跟风企业和潜在的社会问题。”

  卢雅娟就是容易以“点”及“面”,到处操心的人。作为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代表,近年来,她向政协提交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五点建议》《关于重建中国农村“本位经济”的建议》《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亦需建立正确的“人才观”》等建议。而仅仅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就提交了6篇建议。2017年,卢雅娟荣获致公党温州市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她的论文在浙江省政协、温州市政协的相关评比中获得多项奖项。

  3

  中国故事的“翻译官”

  从商以后,卢雅娟的很多合作伙伴正是中国企业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拓展市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丝路故事、中国企业故事,是海内外华人面临的新课题。

  卢雅娟认为海外华人应该做促进“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变压器”,充当“倡议”落地翻译官、解释者的角色。她说“变压器”或可视为“桥梁作用”的一种递进,因为如果只是桥梁作用,那还只是物理的、机械的作用,很多时候合作不成功,落地不稳妥,主要就是因为太直接、太机械,没有深入分析当地情况,没有因地制宜,也没有建立预防和保护机制。而“变压器”则带有适应性和保险性,因为海外华人熟悉当地的法律、政治生态、文化差异,可以帮助企业规避诸多风险。

  近几年卢雅娟把自己的这些想法结合具体事例,通过讲座的方式向中国企业家宣讲,同时,就这些方面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寻找“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关于用“新公共外交”讲“中国故事”的建议》。她还向第九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提交了论文《海外华文媒体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变压器”的作用》,并获二等奖。

  多年来,卢雅娟在海外积极传播中国正能量,积极参加各种民间公共外交,传达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早在卢雅娟留学期间,她就有了第一次的“发声练习”:那年,她的邻居荷兰大妈因为误解中国人都是吃狗肉的,每次遛狗时,都对卢雅娟或其他中国学生做怪表情。卢雅娟便和同学登门拜访,跟她解释,最后消除了误解,还收获了荷兰大妈的友好。

  卢雅娟说:“我们大费周章为一个具体的日常事件去解释、去纠偏,收获的可能只是一户邻居、一两个人的理解,影响确实很有限。但是若不去做,可能就连这一两个人的理解都没有!如果我们海外华人都把维护自身乃至祖国形象的责任全部寄托在外交途径,寄希望在更大规模的澄清,这是一种惰性!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有心,我们就能把小事做成大事。正如那次狗肉事件,我们改变了荷兰大妈的看法,她的看法又会变成另一种说法,这就等于让她成了一个正确的‘信息源’,可以去改变更多外国人的错误认知。”

  而在从事媒体工作期间,卢雅娟也在长期思考与实践如何在那样的阵地里讲好中国故事。

  有一年她和几位外国记者去西藏采访,结果有几位外国记者一直歪曲事实,进行杜撰式的报道。

  卢雅娟认为西方看待中国,往往是以一种静止的、僵化的视角,这种懒得分析、懒得思辨、不求准确的习惯,让“中国”这个概念常常在感观和言论范畴内处于弱势。

  回到荷兰以后,卢雅娟和那些外国记者在媒体上打起了“笔战”,她对西藏全面、客观的双语报道在海外主流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18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新西兰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跨界达人:从作家到留学生创业基金创始人
新民晚报新民海外A21跨界达人:从作家到留学生创业基金创始人 2019-06-16 2 2019年06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