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西班牙除了国家和地方的各种宗教节日外,还有很多以食材狂欢的节日,比如大家熟知的番茄大战(Tomatina),还有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萝卜大战、面包大战、面粉大战和红酒大战。
6月29日,在西班牙哈罗市(Haro)就有一个疯狂的红酒大战节(Batalla de vino)。今天我们就来侃侃这“红酒大战”的由来。
每年6月最后一周,是哈罗市最热闹的时间。大致上,6月23日是圣胡安节(San Juan),6月25日纪念哈罗的守护人圣菲利塞斯(San Felices),6月29日纪念圣彼得罗(San Pedro)。三个节日凑在一块儿,就成了哈罗市的狂欢周。
红酒大战的主战场是位于哈罗市郊的Riscos de Bilibio山。山巅之上,修建了一个小小的教堂,这就是哈罗市的守护圣者圣菲利塞斯生前居住的地方。
圣菲利塞斯何许人也?众所周知,西班牙语演变自拉丁语。公元5世纪,最早的西班牙语在拉里奥哈(La Rioja)境内一个叫Suso的小教堂里萌芽。主持管理这个教堂的圣米杨(San Millán de la Cogolla),“助产”了西班牙语,而圣米杨的老师就是圣菲利塞斯。
现在,Riscos de Bilibio山附近的村民,每年都会在6月29日这一天,去山顶的圣菲利塞斯小教堂,一起纪念两位圣人。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纪念圣人,怎会衍生出红酒大战呢?
原来,Riscos de Bilibio山脉刚好位于拉里奥哈和布尔戈斯(Burgos)的交界处。小教堂左边是隶属巴斯克大区的米兰达·埃布罗(Miranda de Ebro)小村,右边是属于拉里奥哈大区的哈罗地区。两地民众都想把圣人之地占为己有,从公元6世纪开始,每年6月25日至29日,两地民众就会成群结队地去“纪念”圣人,冲突和群架难以避免,这个“争斗”持续了一百多年。
1290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对这个地区的争端作出最终裁定:每年6月29日纪念圣彼得罗这一天,哈罗地区的人必须来这个山顶的小教堂“宣示主权”。只要中断一年,这个地区就永远划归布尔戈斯地区所有。
于是,一代代的争斗,从形式上的“宣示主权”,变成了“集会”,最后竟演变成了一个“节日”。1949年,拉里奥哈政府将6月29日“互泼红酒”的玩法规定成一个节日的庆祝方式。1965年,这一庆祝形式被列为西班牙国家旅游文化遗产。
从此,每年6月29日早上7点多,人们都会从周围村镇步行前往Riscos de Bilibio山顶。“红酒大战”在上午10点左右开始。为了追求大战之后“血淋淋”的效果,所有“参战者”都身穿白衣白裤,系一条红色围巾。用于红酒大战的红酒都是新葡萄酒,大部分由政府和酒商提供。
人们拿着装有红酒的水枪或各式各样的容器互相泼酒,以此互赠美好。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