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14日,踞守江西宁都县城的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余人,起义加入红军,史称“宁都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宁都起义纪念馆讲解员陈琳借用网络流行语,把起义比作红军一次大面积“圈粉”:“‘围剿’变成了投奔,对手变成了战友,这是了不起的壮举。”
这次“圈粉”,红军靠的是什么?粉碎前3次“围剿”打出赫赫威名,第26路军官兵思想混乱、军心涣散,九一八事变后“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不得人心,党的秘密组织的策动组织有力……宁都起义纪念馆原副馆长曾庆圭说,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党领导的红军是为人民、得民心的新型军队,党创建的政权是永远属于人民的红色政权。
据史料记载,被红军俘虏的第26路军士兵,曾写信回老部队介绍所见所闻:农民分得土地,工人加了工钱。他们还特意提到,“红军内的生活官兵一样平等,没有长官的打骂与压迫”。1931年7月间,有心投靠红军的第26路军官兵派3个代表前去打探情况。当第26路军官兵听说红军将领与士兵一样穿草鞋、着布衫,“竟不顾环境笑起来”。1931年12月16日,第26路军被授予“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番号,踏上“为工农阶级利益打仗”的征途……
新华社记者 梅常伟 李松 刘斐
(据新华社南昌6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