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小杨10岁时就“驼背”,直到18岁时才在上海被诊断为重度脊柱侧弯,手术时影像学检查显示,脊柱弯曲度已达103°。朱晓东团队为他施行了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手术,还通过技术革新将手术缩短至1.5小时。小杨从术前的159厘米拔高到169厘米,很快重回校园。
脊柱侧弯是一类特发性疾病,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发病原因。脊柱侧弯好发于“一老一小”,对于10-20岁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女孩发病率更高,这与脊柱、脊髓的生长速度不匹配有关。专业测量脊柱冠状面上的Cobb角度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侧弯小于20°,不需要干预治疗,只需定期随访;如果侧弯度数超过20°且小于40°,则需要定制专业支具来做矫正;假如侧弯度数大于40°,一般需要行脊柱侧弯矫正术。
很多家长一听说要开大刀,都吓得沉默。朱晓东认为,脊柱手术是骨科手术里难度最大的一类,风险大,并发症多,这种担心可以理解,所以手术要在明确的适应证下才可以进行。在朱晓东所做的手术中,有一部分是10多年前做过手术现在来“翻修”的。这与十多年前手术理念相对落后、手术材料尚存缺陷有关,这是无法避免的。“制定手术方案,一定要整体考虑脊柱的状况,并不是像‘修马路’那样,哪段坏了就补哪段。虽然从短期来看是省钱了,创口小了;但从长期来看,很容易带来其他问题。”朱晓东说。
应当指出,脊柱手术有大学问,有时候强行把侧弯的脊柱拉直,患者却并不舒服,甚至影响生活。“病人在什么样的平衡状态下是最合适的?脊柱畸形矫正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有讲究,我们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静态的外观改善,或者影像学显示的‘完美’,更重要的是患者治疗完成后,其功能是否恢复,能否回归社会。”朱晓东主持的《复杂重度脊柱侧凸系列手术操作改进及创新性》项目,历时10余年,解决脊柱手术中的部分技术难题。其中,针对侧弯手术术后脊柱状况可以预测,以帮助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本报记者 左妍 (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