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伊始,牛犇第一个走上舞台,扮演了一位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临近尾声,牛犇再次走上台,这一次扮演的是一位摄影师。他戏称自己的角色是“没有角色”——实际上,84岁的牛犇此次在《日出东方》中只是一位普通的群众演员。
他可能是上影演员剧团参演过最多电影的人,但他甘愿在话剧《日出东方》里做一枚没有一句台词的螺丝钉。牛犇说:“实际演出时候,我上场后,背后会有上影‘工农兵’的雕像;我下场前,眼前是熟悉的赵丹、张瑞芳、黄宗英、冯喆……我觉得特别高兴,能来为这样一部我们原创的话剧‘摇旗呐喊’。”
牛犇还说,他是自剧团成立便在册的一名老演员,“今天在上影演员剧团,在最醒目之处我们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与剧团前辈金焰、赵丹、张瑞芳、白杨、秦怡、王丹凤、黄宗英等电影表演艺术家的合照。当年,我跟他们在一起演电影,我是一枚螺丝钉;今天,我为剧团的话剧出一份力,我仍然是一枚螺丝钉。”这位刚刚转正不久的党员说,老艺术家的创作生活,如今的年轻人可能不十分了解,“他们中的很多人当初背井离乡,反抗封建婚姻,投入到革命的文艺工作之中。他们始终是我前进路上的明灯,瑞芳大姐、赵丹老师一直都是我的榜样。”牛犇说,前天看联排时候,看到赵丹出场,他怔住了,“一下子还真没认出来是谁扮的,就想起来当年赵丹跟我说,不要管角色大小,只管好好演戏。”
“众人拾柴火焰高。”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牛犇仍然早早候场,穿戴齐整,戴好假发,化好妆容。他拉着我的手说,能为剧团、为上影厂、为上海电影做好一枚螺丝钉,自己感到很骄傲,“要把我们这台机器锈蚀了的地方,都给它擦干磨亮。一旦时代需要,我们就应该参加战斗,就起好螺丝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