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治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更为紧迫
凌溯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癌症死因之首是肺和支气管癌,其后次第为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上述癌种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约四分之三,其中后四种都属于消化系统肿瘤,如何有效防治值得深入探究。

  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学术组织主办的“基层肿瘤医生公益培训”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消化道肿瘤专家张俊教授指出,落实符合国情的适宜的癌症筛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比掌握与推广高精尖治疗手段更为紧迫。

  张俊教授强调,人们一定要重视恶性肿瘤的危害,知晓早诊早治的必要性。就早期胃癌来说,采取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90%以上,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及时换得最长的生存获益。一旦确诊时已经晚期,或者已经远处转移,挽救病人生命的手段非常有限,效果大多不理想,医患双方都很被动。以大肠癌筛查为例,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常规普及开展大便隐血试验。如果大便隐血报告结果为阳性,下一步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做肠镜,筛检可能存在的没有症状的早期大肠癌。

  现已明确,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患者,嗜好高盐高脂肪饮食者,酗酒和吸烟人群都是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后备军”。建议这些高危人群每年接受一次腹部超声观察胃壁的变化,如果经腹超声发现胃壁有增厚或者有异常的,再推荐去做胃镜,以期筛检早期胃癌。这项超声检查需要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代价比胃镜低得多。

  张俊教授表示,为了进一步提升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各级医疗机构都需从肿瘤认知、精准决策和精准判效等方面不断提升临床诊疗能力。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医疗资源的差异,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实现同质化就成了一个难题。在规范早检、规范治疗、规范防护,以及推进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等层面,依然有很长的探索之路要走。凌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十二时辰
   第A04版:上海十二时辰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十二时辰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十二时辰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十二时辰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中国邮政祝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专版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12-13
二维码
三伏天顺时而为“治未病”
顽固性便秘依靠手术根除
1可兼容MRI检查的心脏起搏器上市
防治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更为紧迫
2过敏高风险婴儿首选母乳喂养
新民晚报康健园A22防治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更为紧迫 2019-07-15 2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