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吴佩芳 建襄小学创始人、《鸡毛飞上天》人物原型~~~
吴佩芳 建襄小学创始人、《鸡毛飞上天》人物原型~~~
吴佩芳 建襄小学创始人、《鸡毛飞上天》人物原型~~~
     
2019年07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佩芳 建襄小学创始人、《鸡毛飞上天》人物原型
只要有口气,就要为教育出点力
毛丽君
■ 吴佩芳对学生循循善诱
  沪剧《鸡毛飞上天》的吟唱里,电影《春催桃李》《人民教师吴佩芳》的胶片里,记录并讲述着同一个人的故事——吴佩芳。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第一所民办学校——建襄小学的创始人,这个只有小学三年级学历的家庭妇女,拿起教鞭,站上讲台,想的,是让弄堂里想读书的孩子都有书读;践行的,是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60多年过去,这份坚守始终没变。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吴佩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也成为建襄小学每一位老师的座右铭。

  1958年,吴佩芳和两个姐妹东拼西凑90元钱,在肇嘉浜路一废弃车库办起了小学。这个“弄堂学校”的首批学生来自附近弄堂76个最普通的家庭,有的甚至在其他学校已留了两三级再转来的。这样的生源,吴佩芳没有抱怨,在她眼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是教好学生,而不是只教“好学生”。她鼓励老师“因人而异”备课,引导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和不足。

  建襄小学首批学生中,有一个在公办学校留了三次级的胡海法,11岁了还在读一年级。刚入学时,胡海法因调皮捣乱两次被老师批评,结果班主任被他吐了一脸唾沫,吴佩芳脚上挨了一泡尿。吴佩芳不仅不生气,反而开始反思。她意识到,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无意中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此,吴佩芳主动向胡海法道歉,并不断表扬他在学习、生活上所取得的进步。在吴佩芳的循循善诱中,胡海法后来当上了少先队大队长。

  吴佩芳艰苦办学的事迹,被改编成沪剧《鸡毛飞上天》,并被拍成电影《春催桃李》《人民教师吴佩芳》,感动无数人。1978年,建襄小学和附近四所学校合并,转为公办学校,吴佩芳重新出任校长。新建襄小学逐渐以优良的教育质量,成为上海“名校”。“只要有口气,就要为教育出点力。”1986年,吴佩芳被任命为建襄小学名誉校长,成为上海解放后任命的首批名誉校长。退休后,她常回建襄小学和师生聊天;她还参加了市教育工会组织的百老德育讲师团,进学校、下社区、去农村,举办600多场专题报告,义务为30多万名师生讲学。

  在吴佩芳家里,挂着一张她当年在三尺讲台上的老照片。照片里,她身后的板书工整清晰。吴佩芳说,只要当过教师,就永远有教育情结。年近九旬的她对学生、对学校依然有着深深的感情,依然愿意为上海教育改革创新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毛丽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汽车周刊
   第A20版:车界车市·专题/汽车周刊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在“智能岛”上喝一杯“星巴克”
全力推进督办线索核查工作
只要有口气,就要为教育出点力
新民晚报要闻A03只要有口气,就要为教育出点力 2019-07-25 2 2019年07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