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工作关系经常赴国外参加国际会议的台盟盟员王中发现,国际社会对上海的了解非常有限,上海每年近百万人次的境外人士也没有较好的渠道了解和认识上海。台盟上海市委经调研认为,上海对外宣传的渠道非常有限,只有英文的《中国日报》每周一次有一个“上海专版”,介绍上海的情况。在向市公安局进行上海外籍人士有关情况调研和向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进行可行性了解后,一份《关于上海自己创办英文报纸,加强上海对外宣传的建议案》的提案,以台盟上海市委名义,提交给了1992年召开的上海市政协七届五次全会。
提案得到积极回应,市委对外宣传小组办公室在当年的提案答复中表示:初步同意由《中国日报》在上海编辑发行《上海英文新闻报》(Shanghai News),将争取尽早付诸实施。
同年11月20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中国日报》社创办的《上海英文星报》(Shanghai Star)正式创刊,每周二期。七年后的1999年,应上海开发开放的形势,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出版发行的《上海日报》(Shanghai Daily),替代了《上海英文星报》,成为我国第一份地方性英文日报。
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力度的加大,台盟上海市委又于1995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上海有线电视台利用一个频道,进行全天外语播映,以加强上海对外宣传的建议案》。提案从设立频道的必要性、可行性、资金、节目内容等提出了建议。上海市广播电视局答复表示,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上海开办外语电视频道的时机已成熟……同年7月1日起,上海电视台先在14频道开设外语频道,每天播出4小时。在期盼中,又经过十多年努力,ICS上海外语频道于2008年元旦全新亮相。
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从创办英文报纸到英文日报的诞生,再到开设专门的电视英语频道,台盟提案助推了上海外宣平台的“三连跳”跨越,为上海的开发开放和国际大都市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讯员 林丽平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