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另眼”品收藏
王士雄
  王士雄

  好友章瑜,笔名真言,在金融与收藏领域颇有造诣,年迈七旬,还常应邀到高等学府、金融界授课,有次相遇,我好奇地问收藏如何入门?他笑答:小窍门,常去博物馆识“宝”,久见“长眼”;常在收藏中鉴“宝”,熟能“生巧”。哦,好耶,清晨早起,又赶往上海博物馆,感受一次真切的交流和乐趣,领略一种无尽的遐思和陶醉。

  踏入博物馆展区,陶瓷塑造出艺术的气质,色泽斑斓,经典永恒;书画涵藏着文化的底蕴,群星璀璨,意境深远;古代货币流通在千年的华夏,品种繁多,铸造精美;民族工艺创造了审美的风情,纷繁绚丽,风格迥异;雕塑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形神兼备,情趣盎然……我感受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灿烂辉煌;我置身在艺术文化殿堂里,炫动夺目,充实与欣悦。

  对文物和收藏而言,我知之不多,充满好奇,何况上博馆文物近百万件,藏品包括甲骨、钱币等二十一个门类,尤以青铜器、陶瓷、书画等为特色,说心里话,几天几夜也看不够呢!有鉴于此,我按章兄指点,制定“接地气”的游览攻略,走马观花看“热闹”,但家中博古架上收藏的小摆件,另眼品鉴,重点体验,让自己在观赏时寻找答案,自得其乐,日后也可懂点小知识,讲出小门道来,从中不断领悟“收藏”的本质和内在之美。

  女儿有尊青铜小宝鼎,是晚报隆重庆典发的纪念品,纹饰优美,仿制逼真,我晓得,这儿的青铜器最具特色,在全国馆藏中也算首屈一指,它跨越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代,延续了近两千年,沉淀着文明的厚重,刚劲豪放,雄浑端庄。这里人头攒动,我尽享美器,沉醉不已。大厅中央东侧,一尊商代晚期青铜猪卣,高14.1厘米,口径9.1厘米,有两个相背的猪首合为丰满的器身,双耳向上竖起,鼻子向下卷起,两个鼻孔,嘴部狭长,四个蹄足,圆滚滚的造型,憨态可掬,精美传奇,不同凡响,寓意在己亥年里,金猪拱福,诸事如意,受到了市民的热捧。

  记得三十二年前,我去洛阳出差,带回了新产的唐三彩八骏马,至今釉彩鲜艳,栩栩如生哦。见到真品,我放慢了脚步,细细观赏,闭目回味,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的唐三彩,常见的有瓶、钵、罐、盘、碗等生活器皿,还有动物塑像、人俑、建筑等,制作精美,争奇斗艳。一般有绿、黄、蓝、白、紫等多种色彩,在八百到一千摄氏度左右烧成,“唐三彩”讲述唐三彩历史渊源与文化艺术的发展。

  我爱人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买了件“翠玉白菜”的小仿品,构图精细,线条流畅,爱不释手,有时,她讲起所见的翠玉白菜,还津津有味,不亦乐乎。我多看一眼,多学一点,领略玉的美、玉的魅。元明清玉器,艳丽夺目;汉晋玉器,雄健瑰丽;宋辽金玉器,清新多元;夏商西周玉器,灵动不拘;史前玉器,神秘奇幻……素有“玉石之国”美誉的中国,以玉铸器,迄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啊。

  徜徉在博物馆中,不知不觉三个多时辰,我还观摩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等,惊艳大赏,目不暇接,有味、有品、有乐,领略了艺术的魅力,感受着收藏的活力。

  在古味风韵、万紫千红里,求学、求知、求索,也汲取收藏的丰富内涵,我流连忘返,依依不舍,那是历史文化的心灵感受,那是寻根过程的自然融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特别报道
   第A03版: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广告
   第A06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3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4版:夜上海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新民旅游
   第A18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19版:旅游资讯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朋友圈
澳大利亚的垃圾分类
“另眼”品收藏
儿时的味道
瓦努阿图恋人
多说好话
新民晚报夜光杯A16“另眼”品收藏 2019-08-06 2 2019年08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