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工作的张忠超选择长途骑行,记录下这一重大变革,致敬新片区。从浦东新区政府开始,他骑行了近40公里,用了近2个小时,到家时已是灯火阑珊。“改革从来不能一蹴而就,前行之路阻且长,大刀阔斧是改革,小步快跑也是改革。愿新片区乘改革之风,再造一个浦东的蓝图成真。”
在世界竞争格局中,中兴等的惨痛教训让中国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拥有产业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卡脖子技术”的重要性。不久前,李克强总理来临港视察时,选择的企业是上海电气。这是一家“国之重器”的企业,此次视察放射出强烈的信号。特斯拉这样代表国际先进产业的外国重点企业固然要引进,但对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端制造业更要扶持,因为他们代表着未来“中国智造”的方向和希望。
此前,临港曾和上海自贸区有过短暂的“缘分”。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半年后,一度将自贸区管委会搬至临港。2014年12月28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面积由最初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但临港并不在第一轮扩区范围内。
一步更深谋远虑的“后手棋”在临港酝酿。此次新片区范围公布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对其定位的明晰,通过制度创新引燃未来发展新动力。定位于“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拥有充分的未来发展空间,具有飞出新的“金凤凰”的先天优势。它位于上海东南,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区域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直接腹地。
从明天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愿新片区不负众望,拥有一个可期的未来。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