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这个东西清朝估计没有,就像电话与邮局一样,都应该是近代城市发展后的产物。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天桥也成为了这座城市变迁的缩影之一。
我幼时居住在西藏中路边上的一条小马路汕头路,直至最近我才知道原来有汕头还有“汕尾”这个地方,都在我钟爱的“凤凰单丛”的产地潮州地区。我记忆中第一座天桥就是福州路与西藏中路口的天桥。天桥的一面是“大中华”大楼、天蟾舞台,还有一面就是今天鼎鼎大名的“来福士广场”。拙文《来福士广场往昔》已经提到她的前世今生。
“大中华”大楼是这一区域里的“帝国大厦”,我有几位同学住在里面。老大楼的电梯还是有铁链门的那种,按钮也很特别,里面的楼梯和其他部位都给我一种很“坚实”的感觉。父亲当年就在这座大楼看人民广场的国庆游行与烟火,每年都看,以至于他今天已经不要看烟火了。
天蟾舞台是梨园圣地,老板是有“江北大亨”之称的顾竹轩(人称“顾四”)。梨园界有“北京学戏、天津演戏、上海赚钱”一说。在天蟾舞台,不知有多少京剧大师起步于此。老一辈的马谭张裘曾在此同台。张君秋大师的京剧电影《望江亭》预演也在此。听一位不谙京剧的长辈说,他知道一名男旦(宋长荣先生)当年在此红得发紫。在天蟾舞台边上一个弄堂里还有一个“秘密电台”,当时中央苏区在瑞金,不能直接与共产国际联系,只好走瑞金-上海-海参崴-莫斯科这条线,上海的秘密电台即在此。
还有座天桥是在离上面这座天桥不远的南京东路与西藏中路口的天桥。这天桥大圆形,一面是南京西路二号新世界百货,一面是南京西路一号的精品商厦,后者今天已经不存在,但是她的广告语我还记得,“叩开精品之门,共度锦绣人生”。一面是中百公司(市百一店),这是旧时南京路四大商业公司之一的“大新公司”。抗战胜利后,上面一度悬挂当政者的巨幅照片,就像今天在新世界大楼上常常挂的辛迪·克劳馥或者乔治·克鲁尼代言的欧米茄手表广告照片。另一面是“荣华鸡”快餐,今天也没有了。当年上海外滩东风饭店首开美国“肯德基”以后,国人也有了自己的快餐,“荣华鸡”即其一,他家的蔬菜色拉味道我至今记忆犹新。南京路还不是步行街的时候,20路电车就从这座圆形天桥下穿过。
第三座留在我记忆里的天桥也离第二座不远即南京西路与石门一路口的天桥。这座天桥的一头是淮扬菜馆“绿杨村”。我第一次在那里吃饭记得是和舅公在不远处南京西路860弄上海评弹团的乡音书苑听早场评弹后在“绿杨村”吃午饭的,记得第一次吃“粉蒸肉”就是在那里。这个位置就是今天上海最大的“星爸爸”的地方。那里附近的王家沙也是经常吃的店,记得那里两面黄真是一绝。今天红火的“小杨生煎”的“原址”也在不远处的吴江路。据说离此不远的第一西比利亚服装店,就是当年郑苹如刺杀丁默邨的所在。
这三座天桥在很早以前都已经拆除了。伴随拆除的还有天桥边上的公安岗亭。这类岗亭造的如天桥一般高,下面也有爬梯。在探头还没有的时代,这样的建筑还起到很重要的指挥交通与维持治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