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着书本“浪”起来
华心怡
扫一扫请关注 “新民艺评”
  ◆ 华心怡

  永恒,总让人向往——永恒的相亲相爱,永恒的康泰清健,永恒的富硕荣华……只是,最是人间留不住的,不仅仅是朱颜辞镜花辞树,还有这些祝福企望里的种种永恒。

  但这些“戛然而止”,可以托付于文字,借居于书本,留于世,传于代,成为永恒。浩瀚苍穹,日月星辰,芜杂人间,文学不死。我们在公元前的荷马笔下,“经历”了特洛伊战争;我们在200多年前曹雪芹的陋室里,遇见了“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我们在100多年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激情中,识得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挣扎。现下,我们还在莫言粗粝的民风中,回望了曾经历过,却已然过去的人情与世事……借由抽象或具象的意识与影像,犀利或隽永的记录与抒发,于是,中西,古今,就在朝朝暮暮。

  不灭的情谊,不变的爱人,不朽的繁华,尽在纸上。今天,我们不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旅行——跟着书本“浪”起来,览尽艳绝,接近永恒。

  文学里,满是文人私己的情绪与远方。亲人接二连三地故去,川端康成用旅行化解忧郁。感伤与孤独的性格,为其文学底色涂上悲哀的灰色基调。他曾用少见的温暖笔触描绘了所熟悉的故景:京都八重樱、平安神宫、岚山渡月桥、祗园祭等。只是,那份温暖到底也透着淡淡的哀伤,心之所达,笔之所书。到最后,在一个又一个凄婉的故事里,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伊豆的舞女们,还有那些愁雾里的名胜与风华。自然不敢说,走过川端书本里的那些景致,便能够对作者深深了解与担待,但到底与他靠近了些。

  黑塞的欢愉远方,始于长辈口中的一段段陈年旧事。他的父亲出生于爱沙尼亚,外祖父长期在印度传教,通晓多种印度方言。黑塞钟情于叔本华、尼采的真知,又受教于印度、中国的古老文化,孔子、老子、庄子都是他所崇拜的东方哲人。在名作《悉达多》中,他更是借着主人公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求道之旅,展开了一路关于东方风情与哲思的旖旎。黑塞曾写道:“我的生命就在流浪的冲动与对家的渴望中度过。也许,有朝一日我能达到那样的境界,将流浪与异乡藏诸于心,将景致留驻于心,毋需只为了亲自体验而流浪。也许,我能把家乡藏在心中,不再眷顾红屋与花园,心中自有故乡。”在路上,是为了找到自己。黑塞想要探寻平衡于东西方之间的枯荣与隐逸。还有那个奈保尔。英国作家的标签,特立尼达岛的出身,印度移民家庭的底色,直到30岁,他才第一次踏上血脉的源头。奈保尔说,印度于他是个陌生的国度。他边走边看,边看边悟。后来这个印度的门外汉倒是写了许多关于故土的文章。他眼中“受伤的文明”或有偏颇,却也是实在的一家之言。

  书本中的路,由文人的风雅笔墨涂画。但它,到底并非胶片上的那般黑白分明,轮廓可鉴。所以,我们必须服从电影,任它的每一帧画面引领感官去辨识去体察。但在阅读中,我们却可借文字之壳,飞脱其上,最妙绝是那情感的留白,似被引入了一片幻境,个中芳华,人人品得况味不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纸上,在路上的多维旅行中,那些知名作家、艺术家、思想家成为特别的导游。在他们的陪伴下,看看景,谈谈情,交交心,与自己,与这个世界。于是,风景之旅成了更完美的文化之旅,心路之旅。我们学习如何好奇,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对生命的热情燃动。阅读,不仅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前世今生”和喜怒哀乐,阅读,也让我们走近他们笔下的私密胜地。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曾经火过几年,他的代表作之一便是《旅行的艺术》。在接受BBC采访时,德波顿曾表示:“书本是个有趣的介质。无论作品是否以游记的形式面向大众,人们除了关注文字和思想,若是书中存在具体的地点与实景,并有精彩和突出的处理,一定能够拉动共鸣。”

  真的不必挑那些如雷贯耳的文豪说事,也不必以那些流芳百世的名著为例,文学的功能性很多时候更在于普通百姓,人人都可以被照亮,找到各自所需。譬如眼下炙手可热的《长安十二时辰》,戏红了,书红了,演员也红了。马伯庸玩的并不新鲜,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地狱》等畅销书中,就是通过各种“阴谋论”,将巴黎、罗马、梵蒂冈等一众名胜古迹串联在一起,若隐若现的线索,让受众更深度地与或许只是听闻或看过的文化遗迹发生了亲密接触。马伯庸高度复刻了长安城。于是,西安,比往常尤甚,成了大家想去看看的地方。2018年,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呈现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成为十大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第一位。波澜壮阔的盛唐,只是历史中的一小段落。我们对其念念不忘,并不仅仅限于稻米流脂粟米白的富庶,而是那份慷慨激昂的中华气概,这才是可追求可传承的永恒。通往欢愉远方的路上,定是从不停止回溯,从不拒绝当下。

  在书本里,我们心中的路,遥遥。在书本外,我们脚下的路,漫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18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英国
   第A24版:加拿大/新民海外
跟着书本“浪”起来
爱的信物变成恨的凶器
“佛系哥德堡” 夏日吹清风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A16跟着书本“浪”起来 2019-08-11 2 2019年08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