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佛系哥德堡” 夏日吹清风
茅亦铭
  ◆ 茅亦铭

  步入盛夏时节的上海,空气中总是黏糊糊的,有人渴求一场瓢泼大雨来给大地降温,也有人会在泳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空间,而我则在等待一场能够平静内心、吹散酷热的音乐会。一场夏日的“佛系哥德堡”音乐会悄然而至,70分钟的原曲目长度,被意外地绵延至近100分钟,旅德钢琴家葛灏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35摄氏度的高温天演绎巴赫集大成之作《哥德堡变奏曲》。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一部键盘作品,是巴赫晚年应学生哥德堡邀约,为医治俄国伯爵凯瑟林的失眠症而作。全曲共计32段,它的主题取自巴赫为爱妻安娜·玛格达琳娜所作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紧随其后的30段变奏曲,被巴赫构筑在一个富于逻辑的整体框架之中,层层递进。尾声,当开始时的主题重现,一切归于平静,像是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启。

  古尔德、默里·佩拉亚、图雷克、朱晓玫……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师之名都曾印刻在《哥德堡变奏曲》演奏者的慢慢时光之中,也许每个爱乐者的心中也早已镌刻了最佳版本。当晚葛灏的演奏是富有冒险精神的,从第一个音落下,就基本奠定了当晚的主调——这一定是史无前例最慢速度的哥德堡!但速度的延缓,并不意味着音乐风格的变慢,反而可看作是一种全新解构,如果说每个音符、每个音节都有生命,那么在这样一个酷暑的夜晚,我们不妨把生活的节奏放到最慢,不追赶,不彷徨,不焦躁,而是用心去聆听,去感受,去思索,巴赫的音乐也就有了全新的意义。

  殿堂级的羽管键琴演奏家万达·兰多夫斯卡曾说过:“你用你的方式演奏巴赫,我用巴赫的方式演奏巴赫。”每一个演奏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演奏方式。当柔美的主题,遇见更简约的弹奏;当弹奏祛除了刻意修饰,遇见了更清爽的直白演绎。最初的巴洛克音乐,如同现在的当代爵士音乐,讲究“即兴演奏”,不做作、不拖沓。如果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解读《哥德堡变奏曲》的方式,那么当晚的音乐会无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境界,也为炎炎夏日吹来了徐徐清风,“佛系哥德堡”恰到好处,美如其名。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18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英国
   第A24版:加拿大/新民海外
跟着书本“浪”起来
爱的信物变成恨的凶器
“佛系哥德堡” 夏日吹清风
新民晚报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A16“佛系哥德堡” 夏日吹清风 2019-08-11 2 2019年08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