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汪家麒是一位资深乒乓迷,看着赛场内一张张崭新的红双喜球台和制作精良的球拍,老先生不禁回忆起自己首次接触乒乓球时的情景。“那时候我大概7岁,看着哥哥在一张简易的球台上打球,忍不住上去试试手。”他说道:“球台是用两块木板拼成的,中间用书本垫一根竹竿,就当球网用了,拍子也是光板,打起来声音特别响,我一下就迷上了。”之后的日子里,汪家麒时常和哥哥在简易球台上切磋技艺,他也从一个乒乓“门外汉”,一步步变成了小有名气的业余高手。“打(乒乓)球教会我们最多的,是努力和拼搏精神,只要不放弃,就有获胜的机会,这应该也是乒乓始终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吧。”
转眼70年过去,当年跟在哥哥身后的青涩少年,已经成为了嘉定乒协知青乒乓球队的领队。身份变了,但对于国球的热爱,却没有丝毫变化。“年轻的时候通过报纸和广播了解徐寅生、张德英、李富荣他们的比赛情况,每次听到我们拿冠军都感到心潮澎湃,现在能和冠军们在一起打球切磋,有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汪家麒表示,在那个年代,乒乓球让很多人走到了一起。回沪后,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打球。这颗小小的银球,已经成为了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情怀。“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张德英杯’。与上一届相比,今年的参赛人数更多,规格也更高了,希望这个赛事越办越好。”
昨天的比赛,是张德英连续第三年举办老知青比赛。这位乒坛名宿照例为大家准备了红双喜赞助的比赛服和大礼包。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位参赛选手都拿到了一本由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本报记者采写、文汇出版社出版的乒乓风云人物专访集《小球大乾坤》。张德英表示,“希望通过比赛的形式,为乒乓球爱好者们搭建交流切磋的平台,让更多人投身到乒乓健身的热潮中,把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下去。”
本次比赛由上海市乒乓球协会、黄浦区体育总会、张德英乒乓中心联合主办。
本报记者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