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位育中学初二(1)班
今年9月,新民晚报喜迎九十诞辰,串起了我们三代人的共同记忆。
六十多年前,外祖父还在中学时就一直订阅赵超构社长主持的新民晚报。在那个年代,这是他唯一的休闲阅读,就这样他看着这份报纸的改版、停刊、再复刊,直到去年正式增加了免费的电子版,飞进了千家万户。
它同样是母亲的回忆,她知道上海流传过的童谣:“新民晚报,夜饭吃饱,看好夜报,早点睏觉。”新民晚报还记录过她中学时期美好的回忆——她曾在“夜光杯”副刊中发表过两次绘画作品。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曾好奇地指着报头标题让母亲读给我听;长大后读到《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才知道,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所谓的“三纲”。它是古人“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后来教写作的老师又让大家细细品读每周日的快乐作文版,学习同龄人的思路和文笔,提倡自己主动性的写作;“快乐作文”版让我读到了丰富多彩的佳作,体会到写作原来也是可以快乐的……《新民晚报》上承传统文化,下接民间地气,这当然也是它销量与读者数目居高不下的原因。
作为它的忠实小读者,我总是一期不落地阅读。日前我悄悄地按投稿网址斗胆向编辑发出了一篇自己的习作邮件,没想到真的竟在两周后发表了。我又惊又喜,随即便发朋友圈高兴地张扬其事,引得同学们在下面纷纷留言。有同学调侃道没想过我班的同学会在报上“露脸”,而更多的则是向我询问习作是如何登上这份历史悠久的报纸的。
我回想起自己从一开始不屑看中低年级作文的幼稚与直白,再到后来发现他们的素材和思路其实各有特点,并运用在自己的学习写作中,使写作的兴趣和水平有了逐步的提升……可以说,“快乐作文”和“夜光杯”各个副刊版面,都给了我很多启发并开拓了我的思路。于是我借此机会推荐给他们这个提升写作的“法宝”。现在班中的很多同学都下载了新民app,成了它粉丝。
我要祝新民晚报生日快乐,越办越好,永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