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海速度”一次次悄然提升,那些奋战在地下一线的隧道工人引起了陈欣的注意。从事隧道工作多年,陈欣无数次深入井下,用镜头记录一线工人们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为安全顺利推进工程建设挥洒汗水的一个个瞬间,也为我们描述了那个活跃在深夜里的隧道世界。
想拍出好作品唯有苦学
许多人知道陈欣都是从他的作品开始的。去年11月的“点亮进博的城市之光2018‘迎进博·展风采’摄影大赛”,陈欣的《隧道工》就展现了进博会筹备期间一线职工的劳动风采。
在隧道集团内部,他更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摄影师”:国家一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外摄影对着拍特约摄影师……
为了找到自己的摄影特色,工作之余的陈欣彻底投入到了摄影的世界。听讲座、看展览、与名家交流成了他的日常。他还专门报了一个摄影培训课程,一上就是十年。
摄影技术飞速提升,陈欣对摄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用镜头将平凡的生活转换成幽默动人的瞬间,是一名摄影者一生的命题。”
为隧道工人立影像志
因为工作的关系,陈欣接触得最多的还是隧道工人,多年前,他自己也曾是隧道一线的一员。如今,转到集团总部宣传岗位,那些一线的隧道工人便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镜头下最熟悉、最喜爱的拍摄对象。
陈欣已经记不清楚自己深入井下拍摄过多少次了,但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不同隧道里的情形,陈欣一直记忆犹新。“凌晨一两点钟的1号线,所有地铁进入‘休眠’,隧道里的照明灯却一盏盏亮起来,为了几个小时后列车的安全运行,隧道维修工人彻夜工作;地下10米到20米,封闭、湿热、昏暗的环境里,每个环节的工作环境都有工人清洁整理,告别传统印象里的脏乱差;清理完施工垃圾,洒上点水,幽暗的通道里远远看去,柔美的光带恰似一江春水。”
在陈欣心中,隧道工人是城市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更是城市发展的最美见证者。尽管在所有摄影类别中,工业摄影这个题材是比较难拍的一种,但陈欣一直坚持着,通过摄影像地质切片一样反映着城市地貌的变化,也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融入到了光影之中。
令人欣喜的是,这位隧道里走出的明星摄影师还带动了集团职工的摄影热情。据了解,去年,在集团工会的推动下,隧道股份职工摄影俱乐部正式成立。
用相机勾勒心中的上海梦
土生土长在上海30余年,用相机记录下家乡的精彩也是陈欣摄影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第七届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中,陈欣一举拿下专业人文组金奖,参赛作品就是展现魔都风采的《大上海群像》。
为了表达出“魔都”的真正内涵,陈欣并没有依托发达的PS技术,而是通过多重瞬间打破时空的既有秩序,将多重意象叠加在同一个画面上,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将上海的百年历史与魔都的青春活力完美融合。
陈欣对摄影的热爱和思考引来了中国文联艺术中心主任刘宇的连连称赞。“陈欣将纪实摄影的写实与艺术幻想的神奇结合起来,呈现出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这使得他的作品打上了个人化的标签。”
对此,陈欣谦虚地回应:“生活在上海,又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我只是用相机去记录一些城市的发展足迹,也算是对城市生活的一种体验和升华。”如今,只要一有空闲时间,陈欣就会背着相机流连忘返于上海的大街小巷,感受家乡之美。
当然,多数时间他会深入那个封闭、昏暗的地下,去为一线隧道工人立影像志,那是他摄影作品中最有魅力的存在。用陈欣的话说,每个隧道工人都是工地上的艺术家,他们挥洒汗水、攻坚克难,把匠心融入了日常。
聚焦工业摄影十余年,无数次深入地面十余米之下雕琢城市建设者光影,不断追求“至严至精至美”的陈欣何尝不是一位摄影“匠人”,他用一幅幅照片讲述了一个潜藏在城市变迁背后的隧道世界,一次次按下快门的瞬间也勾勒出了他心中的上海梦。青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