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天安门
走进展厅,一座宽97厘米,深37厘米,高29厘米的“小号”天安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座以1118比例精准还原的高仿真纸艺模型,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天安门风貌,其上的众多“小细节”——城楼上的灯笼、龙凤彩绘,甚至台阶和瓦片数量都与真实场景无异。制作这座模型的是天津工艺美术大师、纸模设计师曹珉,整个建筑斗拱制作耗时约一年八个月。因为没有图纸,他特地找到故宫博物院,几番“求教”,终于取得1942年梁思成先生测绘的图纸复印件,他很珍惜这次创作,“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对我的信任,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希望用纸艺模型这种传统的文化记忆,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他还多次到天安门现场拍摄取材,记录下城楼的每个设计要点和准确色标,制作过程中,七易其作,误差不超毫米,模型完工后,得到古建专家认可。这也是这座模型制作完毕后首次展出。
多彩“天安门”
在展馆的一侧,孩子们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天安门。12岁的小学生姜赏和14岁的中学生钮清越用油画的形式共同描绘她们心中的天安门,每个用色都很用心,“那红色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拱门是要流向远方的……”创作的过程中也让她们深入了解了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爱它被暴风雨击打过的土地,也爱它的富饶,它的荣光。而天安门对孩子们而言,人虽未至,心向往之。
有的市民带来了在天安门前的各个年代的照片,也有人献上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系列纪念邮票……150幅与天安门的合影及其背后的故事,300余件实物藏品,述说着歌中所唱的“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情怀。除了上海市民踊跃参与外,北京及其他省市的市民也参与进来。主办方还计划将藏品及照片故事结集成册,供更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取阅。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