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丽婷 挥洒大手笔 网络上走红
吴翔
刘丽婷(右)及其工作照
  国庆期间,电视上热播着一部纪录片《长江之恋》,透过纪录片,镜头记录下生生不息的江水、河流孕育的生灵以及世代守护长江的芸芸众生。这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巨制的总导演是80后的刘丽婷。“我一直和江河有缘,在拍这部纪录片之前,我曾经见过黄浦江汇入长江,也在直升飞机上看到长江入海口的壮观景象……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刘丽婷说,“我们做纪录片也是一样,一部部不同的选题给了我不同的人生,它们累积在一起,才成了今天的我。”  

  寄情江河

  在北京读书的那些年,上海女孩刘丽婷坐在中国传媒大学教室里,学习着当年的经典纪录片《望长城》《话说长江》……也看到了来自上海的《纪录片编辑室》的《毛毛告状》,刘丽婷一瞬间,在影像里看到了中学时候的上海,那么熟悉,那么温馨。“从那会儿起,我想做一个纪录片人。”刘丽婷说,“纪录片就像一本书,能够让人反复回味。”2002年大学毕业,刘丽婷也遵从了自己的理想,进入了上海纪实频道成了一名纪录片人,开始了用镜头记录时代的纪录片生涯。

  参加工作后第一部片子刘丽婷拍摄的对象就是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拍纪录片就是这样,要读万卷书,要行万里路,哪怕是她再熟悉不过的这条母亲河。沿着黄浦江源头一路走来,刘丽婷才知道原来她那么绵长,浦江两岸孕育的无数故事,情长纸短,不是短短的一部片子能够承载的。十几年后,刘丽婷又沿着中国人的母亲河长江走一遭,这种感受一如当年。

  作为总导演,从《喀什四章》《浦东传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渡江记》(单集作品,导演)到刚刚播出的《长江之恋》……鸿篇巨制的纪录片项目,刘丽婷操刀无数,更为上海出品的纪录片赢得了不少高光时刻。她的作品曾获2005年西班牙国际电视电影节特别贡献奖、2009年中国电视“星光奖”电视文艺专题片大奖,并数次荣获“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奖等数十个国内外纪录片奖项。

  视频走红

  从业这些年来,她已经导演了百余部纪录片作品,记录下的不仅有鲜为人知的历史,还有深刻感人的当下生活;不仅是奇幻绝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令人唏嘘的个体命运;不仅是上海城市的独特风骨,更是上海人心怀天下的全局精神。

  作为一名80后的“老纪录片人”,她既能挥洒大手笔,也能拍“网红”。不久前,她和其他六位纪录片导演几乎一周没合眼,赶制出三部“网红”短视频,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展示了上海历史建筑的风采,其中,以“要做个涂鸦艺术家,喷一幅最绚烂的外滩”为创意,描绘出了外滩的创新和多姿多彩;以67岁手艺人余申宝的石库门模型为切入点,勾勒出石库门在上海百年记忆中的形象;以“带着巴金的《家》来拜访巴金的家”为创意,在巴金的故居中引导观众触摸文学之魂。这些创意,就连新媒体从业者看了也竖起大拇指!

  承前启后的刘丽婷,把自己的成长轨迹印刻在了上海纪录片的发展路上。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讲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讲坛/新民环球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一位观众提前一天来排队
刘丽婷 挥洒大手笔 网络上走红
生死之交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4刘丽婷 挥洒大手笔 网络上走红 2019-10-10 2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