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民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2014年,上海出台《关于推动上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各区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闵行区以服务航天航空等重点军工产业为牵引,实施多项航天航空等军转民技术项目。初步形成“市场与战场相对接、民用与军用相兼容”的融合发展模式。静安、虹口、杨浦等区探索搭建军民技术交流、项目发布展示、成果转化对接等平台。本市一大批军工产业纳入上海新一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规划。
民爱军
拥军拥属新招迭出
“有了这个洗衣房,再也不用为晾熨衣服发愁。”刚从洗衣房取回春秋常服的上海武警七支队战士孙凯高兴地说。宝山区委、区政府今年投资20余万元,建成一体化洗衣房,提供漂洗、烘干、熨烫一条龙服务。
“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受关爱的人。”上海先后出台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暂行办法》等20余部地方性法规和优待政策。奉贤区在杭州湾海岸线为部队留足规划用地,区政府还专门拨让403亩土地,用于武警农副业生产基地建设。浦东新区采取对驻区部队申报的43个设施项目补贴资金2100万元。普陀、黄浦、徐汇、长宁等区在社区拥军、智力拥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等方面为部队办实事。松江、金山、青浦等区制定的系列优抚政策,受子弟兵和优抚对象的好评。
驻沪部队官兵始终牢记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使命,待群众如亲人。2011年以来,驻沪部队累计参加地方建设义务劳动60万人次,结对帮扶683个街道、镇、村,共建学校695个,向困难群众捐款2213万余元。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