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创新形式,这样志愿服务有记录、有依据,大家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在职党员高士军是石化股份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申领公益护照后他便主动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次头天上夜班,第二天一早也顾不上休息,就参加了小区厨艺比赛,作为工作人员维护秩序、做好后勤。
海欣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陆春艳介绍,“公益护照”申领项目是居委会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居民自治的一个新手段。公益护照的诞生,奖励只是辅助手段,更多是希望给志愿者一个“身份认证”,记录下他们每一次的点滴奉献。“一方面,公益护照是志愿者参与社区公益服务的记录和依据,另一方面,也作为居委会评选年度优秀志愿者的参考依据。”
“公益护照”如何生效?居委会多次组织讨论,先后建立《公益护照管理制度》《积分兑换管理制度》等。公益护照面向所有社区志愿者免费发放,每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居委会工作人员予以记录,并盖上带有组织者名字的印章,以备后续查验。此外,积分兑换分为10分、40分、70分、100分、150分等五个标准,按照分值的高低,达到一定数额后即可领取相应礼品。从牙膏、皂液、洗衣粉,到多功能食物料理机、碗具三件套,都是居家生活品,非常实用。
别看这一本小小的红皮“公益护照”,为社区公益注入全新活力。“公益护照”项目启动以来,已有小区居民、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等56余名志愿者申领,参加公益活动130余人次。目前,越来越多的居民闻讯前来报名申领,小区内公益队伍也逐渐壮大。
本报记者 范洁 通讯员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