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空间站的不速之客——微生物
比尔
  先请看看附图,培养皿中真菌样品的源头,是微生物跟踪计划Microbial Tracking-1期间从国际空间站收集的菌落样本。这个计划旨在调查国际空间站内物件表面和空间的各种微生物。(图,NASA)

  原来,历年来越过气密门进入国际空间站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00。宇航员们在这里的研究将有益于地球人,有益于计划中的火星之旅。而他们也带来了诸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的居住在人体内(如肠道);有的则在皮肤和衣服上。许多微生物被带来后,就留驻在这里。

  美国宇航局收集空间站的微生物已超过十年时间,带回地球的样品被存档在位于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9月21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它正在征求研究建议,对其所收集的宇航员带去又采集回来的微生物进行深入研究。计划将探索微生物如何适应国际空间站的环境,如何在这里进化。特别欢迎博士后、新晋博士或高年级博士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如何控制未来太空探索中的微生物环境。”宇航局空间生物学项目科学家戴维·托姆科说。

  未来10年里,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不仅将研究太空旅行如何影响宇航员,还将研究它如何影响生活在宇航员体内或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在空间站任务期间的变化,将帮助更好掌握未来长时间太空飞行的航天器中如何创建一个微生物受控的环境。美国宇航局旗下有个开放性的GeneLab科学平台,主题是前沿的太空生物学研究。宇航局会将空间站微生物研究的数据和分析上传,供专业人士分享、利用。

  非营利性的艾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也看好这个与宇航局合作的新机会,它将资助该主题下广泛的研究计划,并建立一个在线网络,让该领域研究人员能共享信息、申请助学金、准备相关的会议计划。   比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国际空间站的不速之客——微生物
基因技术发现有四种长颈鹿
真菌帮助树木交换碳
记忆泡沫为你制造舒适的坐垫
新民晚报新智/星期天夜光杯B10国际空间站的不速之客——微生物 2016-10-23 2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