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违法成本
群租扰民不断,居民叫苦不迭。去投诉,监管部门互相“踢皮球”,好不容易等来执法,却又是“走过场”,整治后又反复回潮……10月20日,本报A6版新民邻声·热线刊出了《群租回潮猛 市民很不满》报道。几天来,不少市民也通过“新民邻声”APP和本报962555新闻热线,讲述了自家小区群租盛行,急盼有关部门能重拳治理“顽疾”。而记者在调查和回访中发现,报道后一时的集中整治或许在短期内能奏效,但若要“标本兼治”,还需尽快对群租所涉相关法规和管理措施加以完善。
● 整改进行中
A下周清除
B 加强执法
A 报道刊发第二天,浦东新区洋泾街道针对惠扬大厦群租问题,召开了整治工作协调会,研究制定专项整治行动计划。当日上午10时,城管、房管、公安等相关部门来到大厦6号楼,逐一整改楼内群租房。工作人员来到塞满25张高低床的707室,首先对在场群租客进行清场,随后对室内的隔板进行了拆除。据了解,惠扬大厦共23户群租,当天6号楼的7户基本清理完毕,拆除房中房近30间,收缴高低床200多张。
看到执法人员进行整治,楼内不少居民纷纷拍手称赞,“真是大快人心,终于为我们办实事了!”洋泾街道城管中队马队长表示,国庆前夕房管办事处给大厦23户群租户发放了整改单,但大部分租户至今并未自行整改。他承诺,下周二之前,清除大厦里的群租现象。
B 对于静安区新梅共和城小区的群租问题,大宁路街道综治办负责人邢世峰表示,新梅共和城一直是辖区内的“群租重灾户”,因而街道也把该小区群租整治作为常态化管理,“几乎每周都会派人去小区整改群租户,仅去年就整改了109户。今年到目前为止,也处理了90多户,但不少群租房在整治之后又会死灰复燃。”他也坦言,要彻底根治群租不再“复发”尚无良方,只能一定程度遏止群租乱象。他表示,从下周一起,街道会联合物业排摸小区群租情况,加大执法频次和力度。
● 回潮最主因
有法可依 执行困难
自2014年起,上海市即出台了“最严措施”,整治群租。修改施行的《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对于群租的处罚幅度也大幅上升,随后出台的《关于加强本市住宅小区出租房屋综合管理的实施意见》也进一步强化了房屋租赁的相关主体责任。既然“治群租”有法可依,为何无法根除呢?回访中,相关执法人员也纷纷表示“有苦难言”,比如入室取证难、处罚执行过程繁琐、周期漫长等。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法规里虽明确规定,违规逾期不改的最高可罚10万元,但实际上房管部门基本不会这么做。因为群租的行政处罚需要经立案、取证、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程序;处罚对象未予履行时,还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走完整个流程,至少半年以上。即便走完全部流程,但若实际操作群租的“二房东”玩失踪,那么整个案件又会陷入僵局。这些无疑都加大了执法难度,也成为了群租屡屡回潮的重要原因。如何简化执法程序,提升群租的违法成本,是根治这一城市顽疾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本报记者 季晟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