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梯很不同,采取了租赁形式,不需一次性付清电梯全款,只要按月支付使用费用。使用费用中,既包括电梯造价,维护保养和电费也计算在内,破解了老楼加装电梯的资金瓶颈。
社区居委会主任彭勇介绍,六单元18户居民,60岁以上老人10位,平均年龄80岁,最大的已90多岁。对于加装电梯,一开始很多住户都不愿意,一二层的住户担心影响采光和噪音,楼上的也嫌费用太高,居委会没少做工作,但一直没有实质进展。
住在6层的武老爷子今年已逾9旬,没电梯实在不方便。前几年要加装电梯的讨论一度令老爷子很是开心,没想到却因资金问题受阻。去年底,事情出现转机,“每月328元,还可以承受。”自打那时起,武老爷子每天都要趴在窗户上往外看,盼着能尽快用上电梯。
武老爷子即将如愿以偿,源于一种新收费模式——公租电梯。这部电梯设计成外挂式,几乎不影响建筑主体,不增设廊道和幕墙,机房设在楼顶,成本已控制在60万元内,但如果让居民集资购买,一次性要掏很大一笔钱,这个工作很难做。这部电梯前期建设资金由投资公司支付一部分,电梯公司融资解决一部分,政府补贴24万元。剩余部分以及后期维保部分,则由老楼集体供租。按照20年使用周期计算,根据楼层高低,二层至六层每月每户缴纳从73.3元至328.3元不等的租金,没有后顾之忧,居民负担也不重。
资金有了着落,为加快加装速度,电梯施工安装被准予特事特办:向主管部门报送方案,直接审核施工图。目前结构、基础机电设备等安全要项,均已通过住建、安监、电力、消防等部门的现场验收,电梯有望在两个月内正式投入运行。
“现在提倡居家养老,没电梯怎么居家养老?这是硬件条件。”北京市政协委员刘迎建一直关注老旧小区改造,他介绍,2010年北京出台了《关于北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若干指导意见》,去年多个部门提出在城六区试点加装24部电梯,却因低层业主协调难、建设管理主体确定难,尤其是改造资金筹集难,推进得并不太顺利。政府一手托两家,一边托“建得起”,另一边托“租得起”,公租电梯模式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出行难,同时破解了老楼加装电梯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以及后期运营服务的瓶颈,已引起住建部等部门关注。
虽然相关手续完善和标准化方面尚在摸索和实践中,大柳树五号院老楼的模式或已提供了一个好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