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春“艺”盎然拉开序幕,新一年“扶青计划”同步启动。主办方广发“英雄帖”,号召45岁以下的有“艺”青年以才华之作加盟这一平台,共圆艺术之梦。
传统艺术面向世界的姿态
传统艺术将以何种姿态与方式来接触这个时代?如何在世界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竹马在音乐电影《斩·断》中做了极好的示范。
在京剧中,关公(关羽)是武圣,因其忠诚和正义的品质而受人尊敬。貂蝉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斩·断》以貂蝉已经出现在关公的庭院为开头,在引发轩然大波之前,关公始终充当着努力恢复和平的催化剂。然而随着过程的推进,关公愈发远离原来的世界。被高高供奉的关老爷,在剧中被还原到人本身,“虽功勋赫赫,可他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又是谁造成了他的不幸?”这是作品试图要探讨的,竹马说。“京剧能在百多年前征服那么多观众,说明它有吸引人的能量和魅力,只是需要为它和现在的年轻人找到一个桥梁。”
这部特邀大卫·哈里斯(N.Z.)导演、青年京剧演员鲁肃共同合作的作品,融合了西方视角和京剧本体美的展现。据悉,音乐电影《斩·断》自去年1月在美国演交会(APAP)演出后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好评,并先后在匈牙利、印度、英国和中国香港等地演出。
借传统民俗传递新视角
当代青年艺术家如何解析中国民俗中那些被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理念?他们又以怎样的视角来看待?杨浥堃的《五脊六兽》给予无限创新启发。
中戏才女杨浥堃执导的话剧《五脊六兽》是一部诙谐幽默、具有可看性的小剧场话剧作品,借“冥途路引”这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物件,以父亲在迎接死亡过程中和儿子的对话,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与死”的思考。“中国人大多避谈生死,但生与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像蹲坐于屋顶上的‘五脊六兽’们每日要迎接的白天和黑夜。”杨浥堃说:“我就是要打破禁忌,让人们了解,生或死都是可以被拥抱,可以去正视的。”
较为特别的是,《五脊六兽》中运用了许多肢体表现,亦有人偶同台,多种“时兴”戏剧表现手法,也让作品分外有趣。
有人说,如今小剧场戏剧略显“繁杂”、先锋性作品不多。杨浥堃倒觉得“也没所谓”:“现在的小剧场就是多元的,插科打诨、肢体剧,应有尽有,这也是这个时代观众口味决定的。先锋,如果没有人看,也没用。”
此外,春节期间以一曲《春节自救指南》刷爆朋友圈的网红合唱团——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去年在“扶青”舞台带来了其作品《落霞集》中的4个曲目,经过半年的创作与完善,此次在上交音乐厅带来的《永恒与一日》合唱作品音乐会Ⅱ将会呈现《落霞集》套曲中的7个曲目。而累积了绝佳口碑的朱志钰的实验京剧《蠢货》也将在今年赶赴爱丁堡艺穗节献演,在国际舞台扩大影响力。
本报记者 朱渊
马上评
为未来铺路
竹马的委约作品《斩·断》,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亮相后,就收到世界各地艺术节的邀约。在美国演交会(APAP)做了推介演出后,再赴匈牙利布达佩斯之秋艺术节,然后是英国南岸中心的舞台,印度德里艺术节……
从本地艺术节到世界各地的艺术节,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伴随着艺术节的阶梯“每上一层楼”,都能有更高的视野,被更多地关注,拥有更大的平台。
如今,早已不是等待金子“总会”发光的时代,才华是限量的,激情也有保质期。“扶青计划”就是要让艺术的金子第一时间放光,并帮助这光芒更多闪耀。
传统艺术要传播声音、走向世界,未来,都需借助青年艺术家的努力和发展。扶持青年艺术家、孵化有潜力的创意作品,实则是为未来搭台、给年轻人铺路。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