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分散教拼音被传为是“一年级不教拼音了”——~~~
     
2017年02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散教拼音被传为是“一年级不教拼音了”——
小学拼音教改缘何屡被“误读”?
陆梓华 王蔚
■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学前学拼音未必都有利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陆梓华 王蔚

  “拼音,不就是一个识字、读字的工具吗?怎么会被炒热?谁说我们小学一年级不教拼音?那种说法其实都是源于家长的焦虑。”上海日新实验小学副校长徐为表示,完全可以负责任地说,没有学过一点拼音的孩子,进入上海的任何小学,都能顺利学习拼音。

  没想到,今年开学减负第一波“热浪”,竟莫名其妙地落到了拼音上,许多学龄前孩子的家长抱怨都怪小学里现在不教拼音了,所以才不得不让孩子早早地去培训机构学。这样的以讹传讹亟待“以正视听”,从而为减负扫清障碍。

  小学究竟怎样教拼音?

  杜女士的儿子上一年级。她对记者说:“8000元钱扔到水里了。在儿子上幼儿园中班时就听人说一定要去报名上拼音班,否则一年级肯定跟不上。后来,她在一家商务楼里报了一个培训机构的学前班,专学拼音,一个学期下来虽然会写字母也会读拼音了,但要真正按拼音去独立识字,好像还是不太行。结果进了小学才知道,老师竟然也是从拼音教起的,好像还教得更科学,孩子也更易接受。”

  记者从市教育部门获悉,上海的一期课改时,小学语文第一学期会拿出前9周时间,集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要求孩子熟练拼读音节,正确书写拼音,并且能掌握拼音术语。但实践发现,很多刚刚背上书包的孩子觉得这样的集中学习重复枯燥,花大半个学期天天“a、o、e、i”,孩子学得无趣,老师上课也没啥新意。因此,二期课改时改为拼音和识字教学同步进行,并降低拼音教学要求,不要求抄写默写,不用记忆术语,拉长了拼音教学的时间,将汉语拼音作为识字、查字典的工具。

  为什么要集中教拼音?

  对于小学起始年级的孩子,是集中教拼音好还是分散融会在识字教学里一起教好,这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只是上海目前实施的是在一年级的语文课里分散教拼音。但有家长担心,如果学前不抢学拼音,到了一年级又要学英语又要学拼音,不是要“打架”了吗?对此,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丁炜说,这样的焦虑大可不必,虽然拼音也是采用的英语26个字母,但毕竟是母语,是按汉语的读音去学的,有可能开头时会偶尔混淆,但学下去几乎都没有问题,从没听说有哪个孩子搞混了拼音与英语。所以,家长的目光要放远一点,不要太纠结于眼前短时间内的“对与错”。

  有专家指出,由于汉语拼音字母比较抽象,如果一入学就学汉语拼音,会耗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学生应该先学一些形象可识的基本汉字,知识增多、理解力增强后再学汉语拼音也不迟;也有专家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可以放到幼儿园大班进行,使儿童智力得到尽早开发。

  但是,不集中单独教学,绝对不等于不教。事实上,小学语文对拼音教学有着非常明确的阶段要求。据记者的实地了解,在开学后两周至一个月的学习准备期内,教师会有意识渗透发音规律的介绍,例如,提醒孩子们读音的时候“把舌头卷一卷”。随后的5到6周为拼音教学强化阶段,和汉字教学同步,这一阶段通常在50课时左右。例如,拼音“ji”和汉字“鸡”读音相同,在老师引导下,孩子们可以自己发现读音规律。然而,汉语拼音的学习并没有结束,老师还会结合识字、阅读、表达等方面的训练,来巩固音节的拼读,促使孩子们在不断练习使用汉语拼音中自主识字,并在这个过程中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拼音学习第三阶段持续至二年级结束。因此,一二年级所有课文都有拼音注音,鼓励孩子运用既有知识自主认字、自主探索。

  “不教拼音”之说因何起?

  其实,上海二期课改采用的识汉字与识拼音同步教学,也被学术界看作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法,它可以避免以前一年级学生单纯学习拼音而产生的枯燥与单调,即便学会了拼音字母和拼读法则但仍不识汉字。这样,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就能快速掌握更多的汉字,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都会有极大的帮助,从长远来看会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但分散学拼音容易被误认为是“一年级不教拼音了”,由此也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寻求“商机”提供了契机。

  培训机构忽悠家长的另一套说辞便是“拼音要求很高,不好好掌握,进入小学后会学得相当吃力”。有一线语文教师向记者明确表示,小学拼音教学没那么复杂,更没那些所谓的“高难度”,一二年级没有抄写、默写字母、音节的要求,一二年级没有为汉字标注音节的要求,拼音学习没有掌握拼音术语及相关专门知识的要求。目前上海小学阶段执行的这套语文学习标准,是自2004年实施二期课改以来就一直沿用至今的,只是学龄前孩子的家长容易偏听偏信。

  不“抢学”拼音难在哪?

  市教委教研室曾在本市两所小学进行长达5年的课堂教学跟踪,结果发现,虽然孩子入学时拼读识字基础不同,但是,这种差异在三年级时几乎消失。五年级毕业时,学生的拼读能力几乎没有差别。其实,学得多有时未必就是好事。单从拼音学习来看,一些课外机构的培训要求和小学要求并不接轨,例如,一些机构要求学生不带声调拼读,但小学老师要求孩子带声调拼读;有些孩子受了父母不标准发音的影响,重新正音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对低龄的孩子来说,要分清平翘舌音有些难,上海的孩子要搞清前后鼻音也有一定困难。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往往会很焦虑,并把情绪传递给孩子。一些孩子由于学前学得多,反而养成了上课开小差的习惯,这对孩子的持久发展很不利。

  在采访中,记者也听到另一种声音,认为“孩子在入小学前热衷学汉语拼音也是有隐情的。比如,上海现行小学一年级语文已经改变了以前从“a、o、e、i”的拼音字母开始学起的惯例,而是采用识写汉字早于认读拼音的教学办法,在学了“我、你、日、月”等42个汉字后才开始拼音教学,且一年级第一学期总共要学300多个汉字,即便是花10周时间学完拼音,此时也已经教了170多个汉字了。所以,有些心急的家长就会在孩子入学前让孩子提早“抢学”拼音了。

  毋庸讳言,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怀念“集中教拼音”。据闵行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介绍,现在教育部门提出用50节课时集中学拼音,小学一周一般安排9至10节语文课,也就是用5到6周学拼音,但问题是,现在一边要教拼音,一边还要教课文,小学上学期仅课文就有40篇,这样的赶进度,拼音教学就不会像以前那样从容,也不太容易学扎实。在过去花半个学期先学拼音再学汉字,那时,孩子拼音的底子普遍要扎实许多。而且,虽然现在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还提出要随文复习巩固拼音,但师生都会觉得赶进度学课文还来不及呢,哪有富余时间再去花在巩固拼音上?

  记者认为,上述问题或许也是当下小学教改中正在遭遇的难题,如何改进,如何让小一新生更好、更科学地开始母语学习,需要教育研究部门和基层学校群策群力。

  【记者手记】

  “抢学”拼音打乱成长规律

  给孩子减去过重的学业负担,先要从减轻父母的焦虑做起。这话真有道理。还是以闹得沸沸扬扬的拼音为例,一半是机构炒作,一半是来自家长的焦虑,且两者又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且听一位母亲的诉苦:“我其实并不期望孩子在低龄阶段就能成为一个牛娃,只希望他能按照一个幼儿应该有的发展阶段一步步成长。但周围的妈妈,甚至老师都说做不了牛娃,也要能做个跟得上节奏的普娃,无论如何在入学前一定要学会拼音。我到网上和市场上都去看了一下,现在外面的拼音班有很多,且良莠不齐。因此,我从寒假开始就开始尝试自己来教汉语拼音。拼音书里会有些小儿歌,帮助记忆,我会和他一起背一下,平时也需要经常提醒巩固……”

  另一个妈妈也是道不尽的学拼音之累:“孩子读小学前,看到别的孩子都在学拼音,担心女儿跟不上,我自己教又可能会冲她发脾气,就给她报了一个拼音班,一节课100多元。机构里下发了讲义,教课的老师也很仔细,基本的拼读什么都教了。虽然女儿对于学拼音这件事情也一直挺有兴趣的,不过,上了小学之后,发现一个班上的孩子,学过没学过差距似乎并不明显。女儿虽然学过,但毕竟是小孩子,活学活用的能力也差一些,碰到新的生字和词语,还是没有办法正确拼读,我感觉还是跟着老师学得扎实一些……”

  上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丁炜说,父母这样的过于焦虑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与进步。幼儿园“抢跑”学习,看似孩子入学后可以轻松些,实质上是打乱孩子成长的规律。“在学龄前,家长不必急着让孩子学拼音或一定要认识多少量的汉字。拿语文学习来说,只要培养他们有阅读的兴趣就行,可以给孩子多看些绘本,而且最好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给孩子讲绘本里的故事,教些简单的汉字,让他们沉浸其中,增加对听故事和讲故事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她说。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蓝天下的至爱
小学拼音教改缘何屡被“误读”?
新民晚报要闻A06小学拼音教改缘何屡被“误读”? 2017-02-22 2 2017年02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