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肢残人士驾车比例的提高,硬件逐步完善,无障碍停车位也面临着新问题。近日,市民周先生向本报反映他的一个困扰:无障碍停车位该不该收费?据了解,在北京、深圳等地,已有免除残疾人停车费的先例,但上海对这点还未出台细则。一项公益设施遭遇“无法可依”,暴露出上海无障碍设施管理上一个亟需填补的“短板”。
是否免费成争议
周先生是一位高位截肢患者。3年前,他购买了一辆轿车每天上下班。他家住宝山,单位在浦东陆家嘴的国金中心内,这辆“四轮车”解决了他的出行难问题。然而,每天96元的停车费让周先生有些不能接受。“一个月的停车费,快占到我工资的三分之一了。”周先生说,他已支付了近3年的停车费,其间多次求助于公司工会解决,但始终无果。
一个月前,周先生与国金中心物业交涉,希望免除停车费。他认为,无障碍停车位和盲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等性质相同,都是社会为残疾人士提供无偿服务的公益设施。国金中心如果一定要收取肢残人士停车费的话,应拿出相关法律条文“说话”,但现在并没有明确收费的法规。
他向记者表示,推行无障碍停车位免费,是保障广大肢残人士的切身权益,与家庭经济状况好坏、能否承受这笔停车费无关。“因为这辆车就像我的另一根拐杖!没有它我不可能出远门。”
每天报警才能走
2月14日上午,记者联系国金中心。公关部一位工作人员回应,国金中心停车库的管理和停车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和上海的相关法规条例执行,在总计1816个停车位中,划设了40个无障碍停车位,符合《上海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的“500个车位以上的则不应少于总停车位数的2%”。
无障碍停车位能否免费?工作人员说,上海地方法规中没有作过规定,所以他们不能给周先生“特权”。
记者了解到,一方表示“没有针对无障碍停车位的收费标准”,另一方称“没有关于无障碍停车位的免费规定”,双方争执不下,由此开始了一场“拉锯战”。周先生拒付停车费,国金中心物业安保强行拦人,导致出现了每天要报警的滑稽局面。“我不肯付费,物业报警,要警察过来了再放我走。”周先生说,警察到场后他不用付费,但国金中心每天坚持走报警的流程,否则对他不予放行。
机场医院有“示范”
周先生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肢残驾车人士的心声。市肢协车友会会长罗勤思介绍,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十四条这样定义,“无障碍停车位为肢体残疾人驾驶或者乘坐的机动车专用”。罗勤思说,现在上海有近百万残疾人,占城市总人口的6.1%以上,其中上下肢残疾人占到65%,他们出行必须依靠拐杖、轮椅等辅助器械代步。更有像周先生这样的下肢残疾人,申请领取了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出行和正常人无异。“普通人可以坐公交、地铁,但这些出行方式对下肢残疾人来说太不容易了。所以这辆车子是他们融入社会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意义不简单。”
记者查询到,《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的第八章第五十条中说明,“建设项目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负责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维护,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无障碍设施维护资金由建设项目所有权人承担。”办法中落实了维护主体,但却没有对无障碍停车位这个项目作任何收费或免费的说明。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尽管目前上海地方没有出台免费细则,但在浦东、虹桥两大机场以及不少三甲医院等场所,都已实施了无障碍停车位免费的措施,令人称赞。
市肢协副主席孙玫琳表示,上海地方法规有待完善,相比之下,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多地出台了细则对残疾人免除停车费,这一点值得上海效仿。她建议,划设无障碍停车位并提供免费服务,可先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派出所等公共场所实施,从而推广到整个社会,让更多普通人支持、理解残疾人驾车。
本报记者 夏韵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