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克服学习困难 多动患儿能治好
潘嘉毅
  大多数确诊为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学龄期患儿,只要及时接受规范正确的治疗,会随着大脑发育的完善,大约有三分之一在青春期病情逐渐好转乃至消失,而医疗的目标是最大可能地帮助患儿正常功能的形成与发挥,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等诸多严重问题,促进青少年儿童在学龄期的健康成长。

  “好动”与“多动”,一字之差,却让许多年轻家长深陷迷惘。家长们一方面忙于管教孩子整天神疲乏力苦于束手无策,另一方面思忖着孩子年幼贪玩不懂事,任其生长不愿求助求医。再加上“一查就会查出毛病来”的逃避心理,使孩子错过了矫治良机,耽误了健康成长和心智发育。对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医师金星明教授指出,儿童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人体生长时期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与炎症感染不同,它没有生物学量化指标供参照判断,主要依靠家长和老师的反映以及孩子心理行为量表来展开评估并予确诊。

  很多多动症儿童比正常孩子活跃过度,家长不会想到与疾病联系起来,因此不到迫不得已很难接受心理行为矫治和规范用药。当发生亲子关系日趋紧张,在校行为冲动被同学边缘化,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共病,如抽动等,此时干预治疗就比较棘手。因此,金星明教授总结儿童多动症为“貌似正常,给人假象,迷惑家长,拒绝治疗,病情加重”。

  “孩子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能安静听课,学习成绩跟不上,有什么办法治疗吗?”这是多动症患儿家长最常见的主诉。金星明教授指出,这些家长往往在百般无奈之下才想到用药,但又畏惧所谓药物的副作用。家长要知道,作为慢性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多动症需要像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癫痫那样的长期管理与治疗,也就是说用药、随访、管理,三者结合缺一不可。所以儿童多动症是漫长的综合治疗,是患儿及其整个家庭的共同治疗,不存在阶段性的疗程。医患的努力目标是让不良症状消失,实现与年龄相符的认知功能,扭转“高智商低成就”的现状。这一目标在规范治疗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一般情况下,对学龄前期的患儿通常采用行为矫正,对学龄期患儿大多开展以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案,有效缓解症状。虽然约1/3的患儿进入青春期后,多动症会逐渐好转和痊愈,但是仍然有约2/3的患者会延续到成年期。但据国外纵向追踪研究发现,因为认知能力达到了成熟期,成人患者如果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能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则无需服药治疗。当然成人患者的病情影响其生活、工作或家庭关系时,仍需药物治疗。

  金星明教授强调,儿童多动症属于严重程度较轻的神经功能障碍,医治的关键期是学龄期,学校老师的参与及评估和家庭一样举足轻重。救治儿童多动症是成功推进医教结合的典型范例。据悉,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开展“阳光成长计划公益项目”,在本市多个区的学校筛查多动症患儿,动员社会、医务、教育、家庭资源,帮助孩子及时接受正确治疗,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潘嘉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克服学习困难 多动患儿能治好
鼻咽癌康复 在放疗中重生
足部问题始于青少年时期不良习惯
年轻时近视会“抵消”老花吗?
新民晚报康健园B01克服学习困难 多动患儿能治好 2017-03-27 2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